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3月14日夜间德国占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这一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正开始,其正式开始则是同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1939年3月标志着一个历史转折点,研究国际事务者从这个转折点环顾四周,是会得到教益的。但如仅限于此,既不瞻前,又不顾后,则纵然有此有利的立足点,也仍然会产生错觉。因为,从较长远的前景来看,选定任何一个标志着战争爆发的准确日期这样方便的做法似乎是必要的,但却会人为地歪曲历史真相,实际上,世界是逐步地滑进第二次大战的,这一可悲的过程绵延了足足十年以上。这个终于蔓延到整个世界的慢性折磨过程,实际上开始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满洲的战争行为,而于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珍珠港才达到顶点;因为,这场战争截至这一天止,当时的七大强国虽已有六个成为交战国,但在美利坚合众国也被卷入之前,还没有成为一场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大战。

              ——摘自阿诺德·托因比《1939年3月的世界》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1939年3月德国占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世界是如何“逐步地滑进第二次大战的”。(9分)

               

            • 2.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5年3月,德国宣布重建空军,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第一个中立法案

              (1935年8月通过)

              1935年10月,意大利大举入侵埃塞俄比亚

              第二个中立法案

              (1936年2月通过)

              1936年3月,德军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1936年底,“柏林一罗马一东京轴心”形成

              第三个中立法案

              (1937年4月通过)

              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德国占领苏台德区。

              1939年3月,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9月,德国入侵并占领波兰。

              第四个中立法案

              (1939年11月通过)

              (1)据材料分析美国不断通过中立法案的原因,并指出其影响。(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美国最终彻底放弃中立政策的事件是什么?有何影响?(4分)

               

            • 3.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按:以下是德国外交官访问法国巴黎后向希特勒报告的备忘录)关于德国的需要问题,我向他(指法国总理)说了和向财政部长(指法国财长博内)说过的同样的话,令我吃惊的是,和博内选择一样,总理认为调整法国在中欧的政策是完全可以讨论的一一自然永远要以得知德国在中欧的最后目标为条件。无论如何,他也不反对德国通过演化手段明显地扩大其在奥地利的势力。

              材料二  (按:以下是德国驻英大使对法外交部的报告)我今天拜会艾登(时任英外交大臣)……他就个别问题做了如下的声明:……他告诉了法国,对奥地利问题,意大利比英国关心得多。而且英国人民也已认识到:德奥间的更紧密的联系迟早必将到来。但他们希望避免用武力去求得解决。

              ——以上两段材料均摘自《德国外交政策文件》

              回答:

              (1)材料一中德国外交官向希特勒报告说法国的总理和财政部长对当时中欧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是这种态度?它给后来法国带来了什么影响?(6分)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英、法、意正在做什么?德、意、奥间更紧密的联系预示了什么?(4分)

               

            • 4.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5月底,英、德之间爆发的日德兰海战是一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被称为“大炮巨舰”的高峰。在战斗中,英国出动了约l50艘军舰,德国出动了约l00艘军舰。虽然最后英国舰队的损失大于德国舰队,但英国海军仍然掌握着制海权,迫使德国海军龟缩在海港中,只能派出潜艇四处活动,寻机击毁英国的舰船。

              材料二 中途岛海战在二战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战争中美日双方的兵力对比极其悬殊:日本方面集结了8艘航空母舰,11艘战列舰,80余艘巡洋舰、驱逐舰和700余架舰载机;美国方面3艘航母,23艘巡洋舰和驱逐舰,200余架舰载机。结果美军用1艘航母和l00余架飞机的代价,使日军损失了4艘航母、300余架飞机和大量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之后,日军开始丧失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摘编自《20世纪著名的世界海战》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两次海战的异同。(5分)

              (2)有人从这两次海战中得出认识:战争中,战略的胜利往往比战术的成果更重要。试再举一例加以说明。(5分)

               

            • 5.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诺门坎战役,发生于1939年5-6月,起因于侵华日军和外蒙古军队为诺门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这块呈三角形地区的归属问题而引起的战役。战役结果以日本关东军的失败而告终。

              ——百度百科

              材料二“1934到1938年间,苏联红军坦克增加了近2倍,飞机增加了1.3倍,火炮增加了近80%,人数增加了1倍。”在军事理论方面,20世纪30年代,苏联军事理论界最为突出的成就是创立了纵深进攻战役理论,这种纵深进攻战役理论正是以拥有大量的飞机、火炮、装甲兵等机械化部队为前提的。

              ——《苏联军事史》

              材料三“这是一场陌生的、秘而不宣的战争...(他们)在人们注意不到的世界角落里发泄着愤怒”。直到两年后日本人的炸弹劈头盖脑地扔到了珍珠港,美国人才明白过来,恰恰是他们认为无关紧要的一战改变了日本的作战对象,恰恰是他们根本瞧不起的这个弹丸小国给了他们致命一击。

              ——1939年7月20日,《纽约时报》

              材料四特别是发掘了一代名将朱可夫,为即将到来的卫国战争储备好了帅才(朱可夫后来参与指挥了苏德战场几乎所有重大战役,被誉为“苏德战场上的消防队员”)。苏军还在此役中首次实施了空降作战,首次使用了“进攻防御”和“夜间强光照明”的战术,首次采取了电子干扰战和心理战,后勤部门还创造了超远距离连续补给的世界奇迹。所有这一切都在后来的卫国战争中得以广泛采用。

              ——《苏联军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诺门坎战役爆发的地缘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诺门坎战役中苏联取胜的条件。(5分)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说明苏联从诺门坎战役的胜利中取得的“收获”。(6分)

               

            • 6.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39年8月2日,著名核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向罗斯福总统建议,应抢在德国之前研制出原子弹。1941年12月6日,美国花费巨资,集中全世界最优秀的科学家,启动代号为“曼哈顿工程”的核武器研制计划,并在1945年7月15日成功研制出了原子弹。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瞬间夺去了21万人的生命。核轰炸的消息传来,爱因斯坦痛心疾首地说:“当初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

              材料二  对于二战后期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国际上一直是存在着两种看法:一种从战争本身角度出发,认同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另外一种则是从道义角度出发,否定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

              请回答:

              (1)爱因斯坦向罗斯福提议研制原子弹,但他又为什么感到这是他一生“最大的错误和遗憾”?(6分)

              (2)你认为应该如何客观评价“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9分)

               

            • 7.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苏联红军和美英联军正从东西两面夹击德军,一步步地把战争推进到纳粹德国的本土。欧洲东线的苏联军队已在北起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之1200公里长的战线上发动反攻,其前锋已渡过奥得河,距柏林东部只有60公里。在欧洲西线,美英盟军基本上粉碎了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的最后一次反扑,兵锋直抵莱茵河西岸。法西斯德国崩溃在即,反法西斯盟国在欧洲战场的胜利指日可待。但是,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的形势却让人颇感艰难。虽然美军及其盟军从1943年5月起,就开始从北、中、南和西南太平洋等方向对日军实行逐岛争夺的反攻作战,并且通过卓有成效的作战正一步步地逼近日本本土。但在太平洋战场上已处于绝对劣势,完全陷入被动挨打局面的日军,仍和美军逐岛展开争夺,致使战事异常惨烈,双方都在漫长的岛屿争夺战中损失惨重。而在中国(国民党)大陆及东南亚的大洋上日军仍然占据着大片陆地和众多的岛屿。

              ——《雅尔塔》

              (1)根据材料概括雅尔塔会议召开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你对雅尔塔会议的历史评价。(9分)

               

            • 8.

              (10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盟国组成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和日本东京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该审判原则于1946年12月11日经联合国大会通过,1950年,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据此制定了《纽伦堡原则》,其内容有:

              从事构成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的人承担个人责任,并因而应受惩罚。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摘编自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惩处的战争责任对象有何不同。(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纽伦堡原则》的意义。(6分)

               

            • 9.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20世纪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的一个结果是193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中国爆发,当时日本军队在中国领土上建立了殖民帝国。②20世纪30年代,纳粹政权执行领土扩张政策,冲突扩大到了欧洲。③到1941年,世界上所有的大国都卷入了这场吞噬了大部分欧洲国家,几乎所有的亚洲和太平洋国家和地区、非洲部分地区的暴力和痛苦的大漩涡之中。……④随着美国和苏联在战争中起主导作用,盟国于1945年在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 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仅保留其警察力量……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     

              ——劳合·乔治《草拟和约条款最后文本对和平会议的几点意见》(1919年3月)

              (1)根据材料一,用四句话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并概括材料一关于二战的新观点。(6分)

              (2)分析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日本和美国的影响。(8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原因。(8分)

               

            • 10.

              (12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之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停战诏书》(1945年8月14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停战诏书》发布的历史背景。(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停战诏书》对侵略战争的辩解。(7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