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材料一  美国总统威尔逊、国务卿蓝欣早在1917-1933年就帮助奠定了后来冷战和遏制苏联的政策基础。虽然没有军事对抗、武装对峙和军备竞赛,但一些基本要素已经存在:猜疑、误解、反感、畏惧等。……美国政府本来可以通过许诺提供美元和外交承认的计划防止苏维埃政府在1918年3月与德国签订和约,从而减轻德军对西线的压力,但威尔逊和蓝欣却因基本要素的存在对该计划“关上了大门”。
              --据[美]戴维斯、特兰尼《第一次冷战》
              材料二  在苏美建交的问题上,苏联政府的态度始终是积极、明确的,即愿意在不干涉内政和解决债务问题的基础上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迟至1933年,罗斯福建议苏联派代表前往华盛顿就建交问题直接进行谈判。苏美两国主要围绕着两国债务问题展开。经过一番的讨价还价后,苏美两国达成有利于苏联的相关协议,并于1933年1 1月16日正式建交。
              --据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和崩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对苏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美建交的历史影响。
            • 2. 材料 1940年8、9月,罗斯福促使国会通过了一项兵役法案,规定21-35岁男子均在选征之列。这年底,他又成立以威廉•努森为首的生产管理局,以协调军用与民用生产。1941年春,当德国把战区扩大到格陵兰、冰岛和丹麦海峡后,罗斯福立即决定将中立巡逻延伸至大西洋西经25度,并在格陵兰建海空军基地。苏德战争爆发后,罗斯福立即宣布将苏联排除于中立法之外,以便美国船只能驶往苏联港口。7月又删去上年兵役法中禁止派遣入伍者到西半球以外地方去的条款。不久又派霍普金斯前往莫斯科与斯大林作了长时间会谈。1941年8月,美英两国首脑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宣布了反对侵略扩张、保护国家主权、解除侵略国的武器、确保战后和平、建立普遍安全等原则。9月,苏联也宣布同意《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英苏政策的转变及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英苏政策转变的意义。
            • 3.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各大国1940-19 43年的军火生产  单位:10亿美元(1944年币值)
               194019411943
              英国
              苏联
              美国
              3.5
              (5.0)
              (1.5)
              6.5
              8.5
              4.5
              11.1
              13.9
              37.5
              同盟国总计3.519.562.5
              德国
              日本
              意大利
              6.0
              (1.0)
              0.75
              6.0
              2.0
              1.0
              13.8
              4.5
              --
              轴心国总计6.759.018.3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归纳同盟国和轴心国军火生产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941年后军火生产数据变化的原因及后果。
            • 4. 材料一  1943年6月初,美国总统罗斯福向中国国民党政府表达了拟约丘吉尔、斯大林、蒋介石会谈的意愿。……11月2日,蒋介石致电罗斯福表示当如约前往埃及与罗斯福、丘吉尔会晤。9日,罗斯福正式电邀蒋介石于2 1日抵达开罗。丘吉尔也致电蒋介石,表示将“藉此良机,不仅得以相互承认,并得以共同商讨如何早日克服共同之敌人,获得完全之胜利,以及相互保证同盟国间将来各方面之工作,以促进其安全和繁荣。”
              --石源华《中华民国外交史》       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重大转折、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已比较明朗的情况下,美、英、中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2-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处理日本等政治问题,史称“开罗会议”。
              《开罗宣言》庄严宣告,“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及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在中国重庆、美国华盛顿、英国伦敦三地同时发表。这样,《开罗宣言》在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背景下,以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谈精神为基础,由美方代表草拟,经中、美、英三方代表认真讨论(中国代表据理力争),三国首脑同意,并征得斯大林的完全肯定,实际上以国际协定的形式公布于世。
              --载自新华网《战史今日12.1:开罗宣言发表》(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等国对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所持的态度,并分析《开罗宣言》公布的历史意义。
            • 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1 941年底纳粹德国在苏联的军事行动陷于停顿时,希特勒渴望能由东方盟友日本打破“僵局“.但是日本当时最主要的对手不是苏联,而是美国。关键问题是在华的利益:美国要求日本撤离中国,日本则要求承认它的占领。lo月中日本的东条英机军人内阁上台后,决定进行新的军事冒险。在日本人表示他们即将进攻美国的意图后,希特勒和外长里宾特洛甫要求他们迅速行动。11月底他们向日本人保证,德国将立即站在日本一边并且不会单独媾和。于是就出现了l 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惊世之举。
              --丁建弘《德国通史》材料二  出于对……大西洋宪章内所载宗旨和原则的共同纲领业已表示赞同。……确信为在它们本国以及其他国家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维护人权与正义,必须对其敌国取得完全的胜利,而且确信它们现在正在对妄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力量进行共同的斗争。特宣告:
              (1)各国政府保证运用其全部军事或经济力量反对这些政府正在与之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
              (2)各国政府保证与本宣言签署国政府合作,并且不同敌国缔结单独的停战协定或和约。凡在为战胜希特勒主义而进行的斗争中正在或可能提供物质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均可签署本宣言。
              --苏、中、美、英等26国《联合国家宣言》(1 942年1月1日)(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没有帮助德国打破“僵局“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苏、中、美、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原因和意义。
            • 6. 在苏联对日作战问题上,为换取苏联及早对日作战,美国与苏联签订了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条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1年哈里曼就罗斯福要求参加对日作战意图作证时说:“存在的巨大危险是苏联可能袖手旁观,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生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大片地区。那时苏联人就能轻而易举地以‘公众要求’为口实,建立满洲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了。罗斯福力图使斯大林先前所谈的一般保证化为俄国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行动……”
              --《美国第82届国会关于远东军事形势听会》材料二  1945年2月,莫洛托夫向哈里曼递交一份“斯大林元帅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政治条件草案”,经罗斯福和斯大林修改后,即成为邀请丘吉尔共同签字的协定文本。其条件为:对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予以维持;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在该港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国际条约集》材料三  苏联本身和中国政府签订了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其以武力协助中国达成自日本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
              --《国际条约集》材料四 我们在克里米亚的会晤,重申我们共同的决心,即在今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并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成为可能和确定目的上和行动上的团结一致。--《美国对外关系外文文件集》(1)材料一中美国要求苏联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中苏联同意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说明了什么?
              (2)据材料一、三分析,美国政府在外交上取得了什么成功?其最终目的是什么?
            • 7. 材料一   想孤立的解决中国事变几乎没有希望了,中国事变的解决,只有作为综合欧亚国际大变化的一环,才有解决的希望。近卫也好,松冈也好(二人为日本当时的首相和外相)他们说,解决中国事变的道路,应该把面向中国的力量转移到南方。1941年7月2日,日本内阁决定“不管世界形势如何演变,帝国均将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为方针。”“依然向处理中国事变的目标前进,同时,为确定自存自卫的基础,跨出南进的步伐”,并声称“不辞对英美一战。”
              --张继平、胡德坤《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促成日本决心向英美开战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日本的政府要人们从未希望要真正征服美国,他们是希望用大量击沉美国舰艇的方式促使美国分崩离析,就像他们在1905年打败俄国人那样,最后同意谈判,把他们夺取的领土让给日本。山本五十六虽然袭击了珍珠港,杀死2400个美国人,但是,他却立刻使美国人民团结一心。从那时起,他们从未动摇过,决心战斗到彻底的胜利。
              --摘自(美)E•B•波特《海上力量--世界海军史》
              (2)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 8. 材料:各大国军火生产1940-1943年
              单位:10亿美元(1994年币值)
              194019411943
              英国
              苏联
              美国
              3.5
              (5.0)
              (1.5)
              6.5
              8.5
              4.5
              11.1
              13.9
              37.5
              同盟国总计3.519.562.5
              德国
              日本
              意大利
              6.0
              (1.0)
              0.75
              6.0
              2.0
              1.0
              13.8
              4.5
              -
              轴心国总计6.759.018.3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归纳同盟国和轴心国军火产量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轴心国在1943年军火产量增长的原因。
            • 9.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緬公路运到中国。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此后三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中、美都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2年开辟驼峰航线的必要性。
              (2)分析驼峰航线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
            • 10.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历史图片是人类历史某一时期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和缩影。观察下列图片
              材料一

              材料二

              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  反法西斯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材料一中的图片信息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用史实说明产生的影响。
              (2)指出据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述其历史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