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合作精神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留下的宝贵财富。图1为1937年延安大礼堂悬挂的旗帜和标语,图2为1945年11月在哈尔滨建成的苏军烈士纪念碑,它们体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合作。
              据图1和图2,结合中国抗战的史实,说明合作对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性。
            • 2. 材料一  1943年6月初,美国总统罗斯福向中国国民党政府表达了拟约丘吉尔、斯大林、蒋介石会谈的意愿。……11月2日,蒋介石致电罗斯福表示当如约前往埃及与罗斯福、丘吉尔会晤。9日,罗斯福正式电邀蒋介石于2 1日抵达开罗。丘吉尔也致电蒋介石,表示将“藉此良机,不仅得以相互承认,并得以共同商讨如何早日克服共同之敌人,获得完全之胜利,以及相互保证同盟国间将来各方面之工作,以促进其安全和繁荣。”
              --石源华《中华民国外交史》       材料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重大转折、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已比较明朗的情况下,美、英、中三国首脑于1943年11月22-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处理日本等政治问题,史称“开罗会议”。
              《开罗宣言》庄严宣告,“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及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在中国重庆、美国华盛顿、英国伦敦三地同时发表。这样,《开罗宣言》在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背景下,以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谈精神为基础,由美方代表草拟,经中、美、英三方代表认真讨论(中国代表据理力争),三国首脑同意,并征得斯大林的完全肯定,实际上以国际协定的形式公布于世。
              --载自新华网《战史今日12.1:开罗宣言发表》(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罗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美等国对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所持的态度,并分析《开罗宣言》公布的历史意义。
            • 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1 941年底纳粹德国在苏联的军事行动陷于停顿时,希特勒渴望能由东方盟友日本打破“僵局“.但是日本当时最主要的对手不是苏联,而是美国。关键问题是在华的利益:美国要求日本撤离中国,日本则要求承认它的占领。lo月中日本的东条英机军人内阁上台后,决定进行新的军事冒险。在日本人表示他们即将进攻美国的意图后,希特勒和外长里宾特洛甫要求他们迅速行动。11月底他们向日本人保证,德国将立即站在日本一边并且不会单独媾和。于是就出现了l 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惊世之举。
              --丁建弘《德国通史》材料二  出于对……大西洋宪章内所载宗旨和原则的共同纲领业已表示赞同。……确信为在它们本国以及其他国家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维护人权与正义,必须对其敌国取得完全的胜利,而且确信它们现在正在对妄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力量进行共同的斗争。特宣告:
              (1)各国政府保证运用其全部军事或经济力量反对这些政府正在与之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
              (2)各国政府保证与本宣言签署国政府合作,并且不同敌国缔结单独的停战协定或和约。凡在为战胜希特勒主义而进行的斗争中正在或可能提供物质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均可签署本宣言。
              --苏、中、美、英等26国《联合国家宣言》(1 942年1月1日)(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没有帮助德国打破“僵局“的原因。
              (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苏、中、美、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原因和意义。
            • 4. 在苏联对日作战问题上,为换取苏联及早对日作战,美国与苏联签订了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条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1年哈里曼就罗斯福要求参加对日作战意图作证时说:“存在的巨大危险是苏联可能袖手旁观,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生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大片地区。那时苏联人就能轻而易举地以‘公众要求’为口实,建立满洲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了。罗斯福力图使斯大林先前所谈的一般保证化为俄国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行动……”
              --《美国第82届国会关于远东军事形势听会》材料二  1945年2月,莫洛托夫向哈里曼递交一份“斯大林元帅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政治条件草案”,经罗斯福和斯大林修改后,即成为邀请丘吉尔共同签字的协定文本。其条件为:对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予以维持;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在该港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国际条约集》材料三  苏联本身和中国政府签订了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其以武力协助中国达成自日本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
              --《国际条约集》材料四 我们在克里米亚的会晤,重申我们共同的决心,即在今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并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成为可能和确定目的上和行动上的团结一致。--《美国对外关系外文文件集》(1)材料一中美国要求苏联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二中苏联同意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说明了什么?
              (2)据材料一、三分析,美国政府在外交上取得了什么成功?其最终目的是什么?
            • 5. 材料一《贷款和出租武器法案》又称《租借法》,是美国保证英国和所有被轴心势力侵略的国家予以战时援助的法案。1941年1月10日,美国政府将《租借法》草案提交国会审议,国会讨论并通过了此法。罗斯福总统于1941年3月11日签署了《租借法》.该法规定:任何国家只要总统认为其防务对美国国防至为重要,就有资格通过美国的出售、转让、交换或租借方式取得任何防御物资。
              -《历史上的今天》材料二1941年3月,美国通过了租借法案,中国列入租借法案借贷国。美国总统罗斯福答应中国的援助请求。明确宣布美国将无条件地全面援助英国、中国等国家……1941年4月10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秘密发布命令:允许美国预备役军官和陆海军航空部队退役人员参加美国志援队。中国以优厚的价格购买了100架美国飞机……1941年生月1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召见中国财政部长宋子文。两天后,正式通知国民政府,他已批准将首批价值250.万美元的军用器材为援华租借物资……1941年6月9日,第一批110名飞行员和150名机械师等地勤医务人员组成的美国支援队乘飞机前往中国。
              -《美国<租借法案>与中国》(1)美国实行租借法案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分析实施该法案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述租借法案实施于中国的作用。
            • 6. 材料:各大国军火生产1940-1943年
              单位:10亿美元(1994年币值)
              194019411943
              英国
              苏联
              美国
              3.5
              (5.0)
              (1.5)
              6.5
              8.5
              4.5
              11.1
              13.9
              37.5
              同盟国总计3.519.562.5
              德国
              日本
              意大利
              6.0
              (1.0)
              0.75
              6.0
              2.0
              1.0
              13.8
              4.5
              -
              轴心国总计6.759.018.3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归纳同盟国和轴心国军火产量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轴心国在1943年军火产量增长的原因。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