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法国败降后,依照希特勒的意图,下一个征服目标应是苏联了。但他在回头向东进攻之前,必须保持西线的平静。当时英伦三岛在其首相丘吉尔的顽强领导下,并没有放弃抵抗的念头。而希特勒在1939年秋决定向西欧发动攻势时,却并未想到入侵英国的问题,他天真地相信法国一旦被击败后,英国就会接受和谈。于是他从1940年6月中旬到7月中旬频频向英国人摇晃橄榄枝,还通过瑞典和梵蒂冈教廷向伦敦做出和平试探。但他听到的回答始终是一个坚决的“不”字。于是,对英作战计划开始形成,这个计划被定名为“海狮作战”计划。1940年7月,战争开始时,希特勒希望实施“海狮”登陆作战计划,然时机不够成熟,在实战不利后,德军又实施“鹰日”计划,对英伦三岛实施全面轰炸,但始终没有令不列颠屈服。
              --《二战经典战役全记录:鹰击不列颠》
              (1)根据材料,归纳德军实施“鹰日”计划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军实施“鹰日”计划的结局和影响。
            • 2. 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肆意侵略扩张.最先遭受侵略并开始进行反法西斯斗争的国家是(  )
              A.西班牙
              B.中国
              C.埃塞俄比亚
              D.波兰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如战后丘吉尔所云,当其(日本)船只的9/10都已沉没或不能行动,其空中和海上的兵力都已被摧毁,其工业已经被破坏,其人民粮食补给已经日益缺乏--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日本的崩溃实在是早已成为定局。美国的战略轰炸调查报告书也同样地强调这一点,不过却又补充说:“假使日本的政治结构能够对于国家政策作比较迅速有效的决定,那么在军事已经无能为力与政治承认无可避免的现实之间的时差也许即可以缩短。”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导致“日本的崩溃”的因素。(要求: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材料二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民族在上个世纪那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中承受过巨大牺牲,并为最终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抗战不仅是一场中华民族自身谋求独立和解放的战争,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请结合史实从几个角度证明“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 4. 【历史一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双方根据自己在世界上的相关角色参战,这些角色又是根据其疆域边界、殖民地拥有量、陆军和海军力量的变化而定。虽然奥匈帝国预先就想吞并塞尔维亚,德国很快也认为比利时不再是独立国家,但除了这两个小国(它们本就是在19世纪才从较大的政治结构中脱胎出来)如人所料地消失以外,其他国家,特别是主要的大国,即便被胜利者击败,也都幸存了下来。在此意义上,无论这场战争的手段是多么昂贵,多么具有破坏性,目的仍然是相当传统的。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有这一切都非常不同。从一开始,战争的意图就不一样。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在这场战争的一开始就是岌岌可危的。对此,双方的领导人都承认。……事实上,这场战争不仅关系到对领土和资源的控制问题,也关系到谁能生存、谁能控制全球资源、哪些民族将完全消失(因为它们会被胜利者认为是劣等的、不受欢迎的群体)等问题。
              一一[美]格哈特•温伯格《全副武装的世界》
              (1)据材料,两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有何明显的不同?这对两场战争的性质有何影响?
              (2)以德国为例,说明“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在这场战争的一开始就是岌岌可危的”。
            • 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在此时期,各友邦亦极端忍耐,冀其悔祸,俾全太平洋之和平,得以维持。不料强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甘为破坏全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戎首,逞其侵略无厌之野心。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咸属忍无可忍。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特此布告。
              --《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中华民国三十年十二月九日)
                  材料二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开罗宣言》(1943年12月1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发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开罗宣言》发表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 6. 观察如图,此宣传画所反映的立场是(  )
              A.苏联
              B.日本
              C.美国
              D.无法判断
            • 7. 材料一  在绝对意义上,20世纪发生的集体暴力比过去十个世纪发生的还要多。在1900-1999年之间,世界上爆发了250场国际的和国内的新战争。大约1亿人直接死于由政府支持的、由军事单位组织的集体暴力,故而蒂利称20世纪为“暴力的世纪”,霍布斯蒂姆则将1914-1991年人类的历史称之为“极端的年代”。
              --摘编自闾小波《从对抗到和解》
              材料二  二战结束60年了。虽然这60年中世界并不太平,各种暴力冲突和战争依然在威胁着人类的和平与文明,但大国战争已然远去。……二战的战争规模和破坏能力达到了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规模,二战期间人类军事技术的革命性变革,例如核武器的产生和发展,已然揭示了战争前所未有的文明悖论:如果新的世界大战再度爆发,人类将可能无法从战争的摧残中恢复。--中国日报网《二战启示:世界和平依然任重道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被称为“暴力的世纪”、“极端的年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大国战争已然远去”。
            • 8. 据统计,在二战过程中共计发生谋杀希特勒的事件42次。1944年7月20日的谋杀事件发生后,希特勒随即对德国军官进行了血腥清洗。从元帅到尉官处决了几千人,严重削弱了德军自身的力量。纳粹秘密警察加紧了对德国军队的管制,不请假就外出的士兵被处死,枪毙逃兵的家属;同时大规模征兵,老年人和少年人被征入国民军服役,病残者也不例外,还专门把胃病患者编成一个营。
              --法国 亨利•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的个别军官为什么企图谋杀希特勒?
              (2)根绝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暗杀的后果是什么?
            • 9.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38年7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对中国抗战将面临的国际形势做过预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苏俄不会单独出兵;
              ②英国将在远东进行妥协外交;
              ③美国不会单独干涉远东问题;
              ④国联无力干涉。
              --据鹿锡俊《国民政府对欧战及结盟问题的应对》
              (1)试分别说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事室做出上述预测的依据。
              (2)概括指出当时苏、英、美三国的政策对远东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10. 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亚地区与我国西部有长达3300千米的边界线,是当今世界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的地区之一。苏联的解体和中亚五国的独立,凸显了中亚地区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材料一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国防委员会决定,把莫斯科、列宁格勒以及国家中心地区其他工业城市的特大工厂的设备、物资和人力资源全部或部分迁移到大后方,即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截止1941年底,被迁走并迅速投产的工业企业已达1523家,其中有1360家属于国防工业部门。随后成立了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制定企业疏散问题的法令。苏联国防委员会和国家疏散工作委员会统筹领导疏散工作。
              1942年前8个月的统计表明,上述地区的工业产品总值已经达到344亿卢布,而1940年全年只有480亿卢布。1942年12月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指出,在国家东部地区的辽阔土地上重建的疏散企业是机械制造业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地理分布方面的巨大飞跃。-摘编自《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
              材料二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的国家,工农业较发达,主要有采矿、冶金、机械制造等工业。2007年以来,哈萨克斯坦成为中亚地区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和输出国。2009年12月14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见图5)通气仪式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举行,该天然气管道开通前,中国从中亚进口的天然气主要依靠海运;管道开通后,不仅缩短了天然气的运输距离,而且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中亚各国在能源战略上,希望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同时,中亚各国能源企业的发展也迫切需要引进国际资本和技术。
              材料三
                  冷战后,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加强睦邻互信与友好合作关系,就边界地区相互信任和边界地区及互相裁减军事力量问题举行谈判。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上海五国”机制。
              2001年6月,上述五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在“上海五国”的基础上,为加强政治,安全,外交,经贸,人文等方面的合作,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为加强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完成企业大规模级数转移的特点和意义。
              (2)中亚地区历史上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纽带,列举汉,唐时体现这一纽带作用的具体史实。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