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中世纪以来法国和德国就不断发生战争;近年来,两国战争不断,战争的烈度越来越高,破坏性越来越强,造成的灾难也越来越大。
              --摘编自曹莉莉《欧盟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德国在欧盟中的作用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法德之间发生的主要战争。
              材料二  1950年5月,法国外长舒曼提出“欧洲煤钢共同体”计划。主张以法国和西德的煤钢工业作为基础,将其他国家的煤钢企业联合起来,把六国的煤钢工业部门置于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的共同管理之下,确定建立煤钢共同市场,取消有关关税限制……在这一机构建立后,前西德总理阿登纳说道,此后“德法之间进行任何战争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最终结束了两国人民过去由于互不信任,竞争和利己主义所造成的彼此一再以兵戎相见的状态”。
              --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
              (2)概括煤钢联营组建对法德关系的影响。
              材料三  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利用各种机会对纳粹德国罪行进行真诚忏悔和谢罪,并对法西斯主义进行认真清查,德国人全面和深刻反省纳粹犯下的罪行,使德国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欧洲人民看到了愿意与又受害国人民重修于好的真诚愿望。德国也不断融入欧洲,并成为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积极推动者。
              --摘编自熊光清《百年宿敌法德和解与欧洲一体化的当前启示》
              (3)依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对待历史问题的态度及其启示。
            • 2. 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著有《拉贝日记》的德国人约翰•拉贝曾经说过:“可以宽恕,但不能够忘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5年,为纪念“二战”结束50周年,德国政府建立了一座战争纪念馆。这座纪念馆名为“恐怖之地”,坐落在柏林市中心的凯特•尼德基希纳大街,这里长年展出纳粹德国党卫军和秘密警察盖世太保的犯罪历史。该馆收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有关纳粹罪行的主要档案,供青年人了解德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面。德国前建设部长托普费尔称这一纪念设施为“裸露的伤口”,他说,“我们需要选个经常作痛的裸露的伤口。以便时刻警戒自己”。
                  材料二   日本政府也在1995年建立了纪念馆。纪念馆坐落在靖国神社旁边,神社里供奉着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许多战犯遗骸。纪念馆里最主要的展品是日军官兵用过的靴子和衣服,至于展示日军罪行的展品则一件也没有。日本退伍军人联合会主席崛江正夫解释说:“修纪念馆的初衷是通过展出战争期间军人们用过的物品,悼念战争期间死亡的灵魂。这样,我们的子孙就能以此为荣。”
              --以上均摘编自李正堂《为什么日本不认帐》
              (l)据材料一、二,各用一句话简要说明德国与日本建立纪念馆的目的。
              (2)21世纪以来,德国、日本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你支你哪个国家,为什么?
            • 3. 阅读材料。
                  材料一: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等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二:

                  材料三:对于中国,我们有两个目标:第一,有效地共同对日作战;第二,在战时和战后,为了筹建国际组织和在东方实现稳定和繁荣,承认和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与俄、英、美三个强大的西方盟国具有同等地位的大国。
              --美国前国务卿赫尔
                  材料四:中国代表团在《关于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的基础上又提出了7点补充建议,其中有3点被美、英、苏3方所接受,对联合国具有重要意义,后被作为4国一致同意的建议案的补充条文一同提交到旧金山会议审议,并被采纳列入联合国宪章中。
              --百度百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期间中国直接参与的国际政治会议的名称;与二战前相比,此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有何变化,除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外,有何其他具体表现?
              (2)依据材料二、三、四,概括二战期间促使中国的地位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的因素。
              (3)结合二战后初期的史实分析美国“承认和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与俄、英、美三个强大的西方盟国具有同等地位的大国”的真实目的。
            • 4.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各大国1940-19 43年的军火生产  单位:10亿美元(1944年币值)
               194019411943
              英国
              苏联
              美国
              3.5
              (5.0)
              (1.5)
              6.5
              8.5
              4.5
              11.1
              13.9
              37.5
              同盟国总计3.519.562.5
              德国
              日本
              意大利
              6.0
              (1.0)
              0.75
              6.0
              2.0
              1.0
              13.8
              4.5
              --
              轴心国总计6.759.018.3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归纳同盟国和轴心国军火生产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美国1941年后军火生产数据变化的原因及后果。
            • 5. 老兵的“自白”
                     二战后,当被问及“希特勒作恶到如此程度,你们这一代人为什么就不抵抗呢?”时,当时的德国老兵回答:“为什么抵抗?因为失去自由?因为建立了集中营?还是因为政府和犹太人过不去?都不会的。你看,直至‘二战’,德国的传统里还没有出现过自由、民主和人权的价值观。老百姓判断政府优劣的标准是纯物质的,去追求法国式的自由精神?对不起,德国更相信强人。希特勒从上台到发动战争,一共准备了6年。在这段时间里,德国的经济大翻身,‘一战’失去的主权被一个一个地夺回来了…….何况德国历来就有爱打架的传统。”
              --《德意志的另一行泪:“二战德国老兵寻访录》
              回答:
              (1)法国式的“自由精神”基本内容有哪些?简述这些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
              (2)用具体史实佐证“德国历来就有爱打架的传统。”
              (3)老兵从什么角度分析了他们这一代人纵容“希特勒作恶”的?怎样看待其史料价值?
            • 6.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美国航空母舰“兰利号”诞生,“莱克星顿号”和“萨拉托加号”也随之而来。同时美国制造出了性能更加优良的飞机弹射器、制动器和用于飞机外壳的金属合金。一批更轻型的飞机、鱼雷和俯冲轰炸机被制造出来,并加入了航空母舰的方队之中。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问,作为海军副部长的罗斯福已经表现出了他对海军的热爱,并展现出了丰富的海军知识。为提供更多工作岗位,美国国家工业复兴总署在1933年6月提供了2.38亿美元的拨款,用于32艘战舰的制造。到了30年代,美国海军终于迎来了复兴。
              --摘编自詹姆斯•M-莫里斯《美国海军史》材料二  
              1942年8月7日,美国海军在瓜达卡纳尔岛登陆,迈出了通往东京的漫长道路上的第一步。到1944年时,美国占领了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和关岛,使日本本土诸岛处于新型B一29轰炸机的射程之内。1945年8月14日,美国海军--也是整个美国--在太平洋海域的战争终于结束了。耐人寻味的是,日本的正式投降书是在一艘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军战列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的。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Ⅸ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海军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期间美国海军的作用,并谈谈你对发展现代海军重要性的认识。
            • 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事件
              1947年印度分治
              1948年以色列建国
              1948-1949年南非种族隔离
              1954-1962年阿尔及利亚解放战争
              1955年万隆会议
              1956年苏伊士危机
              1958-1961年中国大跃进运动
              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
              1963年非洲统一组织建立
              1964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
              1973年阿以战争
              1980-1988年两伊战争
              1990-1991年海湾战争
              1997年英国将香港移交中国
              2003年美国抓获萨达姆
              -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民族解放放运动高涨的原因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对世界局势产生的影响及启示。
            • 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规定,国民政府正式收复南沙群岛,划归广东省管辖。1946年国民政府接收西南沙群岛并派海军赴南海诸岛立碑、测绘地图、厘定岛屿滩礁名称,12月国民政府正式公布南海中属于中国领土的四个群岛及其附属岛、礁名称。1947年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讨论并批准了“加紧建设西南沙群岛力保主权而固国防”的提案,并进行实质性的筹划。
              --摘编自黄俊凌《20世纪50年代台湾当局维护南沙群岛主权的斗争》       材料二1984年邓小平提出“共同开发”的构想,是中国政府解决南海问题新思路的雏形。1988年《关于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备忘录》称:“中国主张将南沙群岛问题暂时搁置一下,将来商量解决”。90年代,中国领导人在访问南海周边国家时,多次阐明“搁置争议、共同开发”。1992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此后又批准了《公约》,宣布了中国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和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发布了领海基点。1998年中国颁布《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国有了覆盖所有管辖海域的基本法律。1987-1996年,先后对南海海域进行油气物探调查。200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获准进行南海海域勘探。
              --摘编自郭渊《20世纪90年代南海地缘形势与中国对南海权益的维护》(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初期中国国民政府在南海海域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针对南海问题的新举措及其国际意义。
            • 9. 材料    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赔偿在方式上也明显不同。一战后的德国赔偿主要以赔款形式支付,此外还有一些商船、火车、国外财产用于赔偿。1924年“道威斯计划”生效后,德国完全以货币形式支付赔偿。这种货币赔款涉及一系列金融和汇率问题,德国政府通过一系列外交活动巧妙地减少了实际赔款支出,却利用美英的贷款使他们陷入了“替德国支付赔偿的怪圈”。二战后同盟国吸取一战后德国赔款政策的失败教训,不再要求德国支付货币赔偿, 以实物赔偿取而代之。事实上, 二战后德国境内一片废墟,已无力支付货币赔偿。同盟国对德国的全面占领,也使实物赔偿成为可能,德国对此毫无反抗之力。二战后的实物赔偿种类繁多,从基础设施到工业设备、工业产品,与一战后的赔偿相比其范围已大大扩展了。但进入联邦德国时期后,对战争受害者的个人赔偿又逐渐回到了货币赔偿的轨道。……时至今日没有一个德国政要敢于公开表示德国已经履行了所有赔偿义务、不再支付赔偿。德国背负的历史责任决定了赔偿将会延续下去。
              --摘自《二战后德国赔偿问题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赔偿方式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德国赔偿方式产生的影响。
            • 10. 法德是欧洲大陆的两个大国,法德关系直接关系到欧洲的稳定,世界的和平。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的雷通德车站,是一个令法德两国人民百感交集的地方。(见如图)
              (1)在这里的同一节火车车厢里,1918年和1940年分别发生了哪两件对法德两国影响巨大的历史事件。
              (2)结合相关史实,阐述一战后法德关系的演变。
              材料二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
              --《舒曼计划》(1950年5月9日)
              (3)二战后,法德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结束长达百年之久的冲突”?对欧洲有何影响?
              (4)综上,你认为法德争夺的核心是什么?从两国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