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吴兢《贞观政要》里写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中所载“君民舟水论”的认识与唐太宗采取的治国措施对应的是:

              A.强化集权
              B.民族平等
              C.轻徭薄赋
              D.开疆拓土
            • 2.

              中国古代的某位帝王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下列选项能体现该帝王上述民族政策的是

              A.在东突厥设羁縻府州
              B.在蒙藏地区特封活佛
              C.在六部下设鸿胪寺
              D.派蒙恬率军北击匈奴
            •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言:“诸候初破,燕、齐、荆等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候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是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候不便。”一一《史记·秦始皇本人纪》

              材料二

               


              表情坚定自信,从容自然的秦俑                  一号兵马俑坑

              材料三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是二十年件,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政要》

              材料四  是岁(贞观4年)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民不犯法,刑无作用),东至于海,南至于岭(岭南),皆外户不闭……             ——《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

              材料五 唐太宗在总结他的事业成功的经验时说:“自古帝王多疾胜已者,朕见人之善,若已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共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明詄暗杀)……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

              自古皆贵中华,贱狄夷,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朕如父母。此五者,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一一《资治通鉴》卷198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并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充分反映了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的磅礴气势。就其政治功绩而言,列出三项足以体现其磅礴气势的事迹。

              (3)据材料三、四,归纳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4)材料五中,唐太宗系统地总结了他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经验,请概括指出其中最主要的三点内容。

            • 4. 2013年12月中国梦•学术动态网:《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一文认为,古代中国政治运行机制存在着强化君主专制与官僚群体分权制约、强化中央集权与分权弱化地方自主权的矛盾统一,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体系。阅读以下观点片断,分析回答问题。
              片断一 谈到秦始皇:认为秦始皇专注于政治运行机制建设,把最高领导人冠以皇帝称谓,建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僚制度,创设了郡县式的管理模式……认为秦代建立的行政、军事、监察、运行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制衡管理机制。
              (1)据片断一,肯定了秦始皇哪些政治贡献?你是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的三权分立管理机制的?
              片断二 谈到唐太宗:认为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不是一个封闭的制度。唐太宗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的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2)据片断二,唐太宗变化了哪些制度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
              片断三 谈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作用:“中国疆土辽阔,民族冗杂,文化深厚,实行中央集权制有其必然性”。中国历史表明,中央集权制的一个好处是避免内战。中国历史上,凡是中央集权有力的,就是国泰民安,凡是朝廷羸弱,必是内乱不断。宋以后就不再打内战。近代以来,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废除。结果是,从1912年到1925年孙中山去世的13年间,其间有14省宣布独立,根据统计,大小战争约有4百多场。毛泽东打倒蒋介石,让中国38年战乱之后重归中央集权。新中国成立64年来,我们没打过一次内战,历史证明,只要丢了中央集权,立刻就进入纷争的内战状态。
              (3)结合以上材料,说一说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的积极作用。
            • 5. 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请回答:
              (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
              (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
            • 6. 唐太宗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治国理念。为此,在社会民生方面,他强调(  )
              ①无为之治,天下息兵       ②休养生息,轻徭薄赋
              ③仁义为本,慎用刑法       ④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
            •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文帝晚年“持法尤峻,喜怒不常,过于杀戮”和隋炀帝“益肆淫刑”“生杀任情”。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观《隋炀帝文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大臣魏征解释道:“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爱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唐初即制定“崇儒”的基本国策,其目的是要用儒家的礼、义、廉、耻、仁、爱来教育百姓尊礼守法,维护社会安定。在《贞观政要》中唐太宗曾说:“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教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又说:“失礼之禁,著在刑书。”由于失礼必入刑,所以“刑典仍用,盖风化未洽之咎”。

              ——阳传泽《贞观政要所见唐初统治集团法律思想》

              材料二 《大明律》是我国封建法律制度史上一部有代表性的法典。包括五刑、十恶以及吏律、户律、礼律等,共30卷460条。《吏律》主要规定文武官吏应该遵循的职司法规及公务职责,“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户律》中调整经济关系的内容大为增加。

              ——《从<大明律>的制定看朱元璋的法制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的治国之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策略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明律》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和朱元璋的治国思想的相同之处。

            • 8.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的主要目的是
              A.成为贤明的君主
              B.笼络寒门庶士
              C.减少决策的失误
              D.吸取隋亡教训
            • 9. 唐太宗统治时期民族政策的突出特点是(    )
              A.民族大融合,多民族国家统一
              B.民族政策开明
              C.尊重少数民族地区
              D.中原文化远播少数民族地区
            • 10. 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根本原因是唐太宗
              A.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B.轻徭薄赋,劝课农桑
              C.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
              D.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