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唐太宗执政后,吸取隋亡教训,认定“为君之道,必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啖腹,腹饱而身毙。”下列各项中,体现其“存百姓”思想的有

              ①推行均田制      ②轻徭薄赋        ③完善科举制     ④求贤若渴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 2. 唐太宗曾多次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缓和水与舟的关系,他采取的相关措施有:①推行均田制②减轻赋税③减轻刑罚④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3.

              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下列史实反映了唐太宗这一思想的是(  )

              ①在东突厥故地设置羁縻府州        ②以文成公主赴吐蕃和亲

              ③设鸿胪寺接待各少数民族           ④提出“示存异方之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4.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也是以后历朝封建皇帝学习的楷模,其统治特点包括 ( )

               ①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②虚心纳谏     

              ③注意改善民族关系           ④清明统治始终如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5.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古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欧阳修《新唐书》

              材料三:削平三藩,巩固统一;统一台湾,开府设县;抵御外侵,缔结条约;重农治河;兴修水利;亲征朔漠,善治蒙古;移天缩地,兴修园林;兴文重教,编纂典籍;吸纳西学,学习科技。

                                                                                                                                                            ———阎崇年评康熙帝的功绩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三概括康熙帝为解决民族矛盾而采取的主要措施?

              (3)综合以上材料,康熙帝和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何主要不同?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 6.

              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这些措施,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   )

              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B.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
              D.反映了唐初徭役赋税繁重
            • 7.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在位期间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举措是

              ①昭君出塞 ②文成公主入藏  ③册封东突厥首领为都督  ④任用魏征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8. 唐太宗和康熙帝统治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均得到不断巩固和发展,这 跟统治者采取有效的民族政策是分不开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初年,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东突厥部众约 10 万人归附唐朝。贞观四年, 就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 朝廷内部出现争议。)……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之,宜悉徙之汨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虏为吾民,永控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 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温彦博以为“徙于兖、豫之间, 则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建武故事,直将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 以空虚之地,使为中国屏蔽,策之善者也。”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 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 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 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清圣祖实录•康熙帝》        康熙五十三年(1714 年)写的《溥仁寺碑文》中说:“柔远能迩,自古难之。我朝祖功 宗德,远服要荒;深仁厚泽,沦及骨髓。蒙古部落,三皇不治,五帝不服,今已中外无别
              矣”。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碑文辑》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请概括指出唐朝大臣在处置东突厥问题上的不同主张。并结 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最终是如何处理东突厥问题的?
              (2)据材料二,概括康熙帝在处理边境少数民族问题上的基本政策,并结合所学知 识以史实说明康熙帝对蒙古地区的管辖是如何印证这一政策的?
            • 9. 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之一是“民本”思想。下列表述最能体现此思想的是
              A.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
              B.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
              C.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D.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 10.

              阅读下列材料

                  (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 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 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 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温彦博以为“徙之于河南兖、豫之间,则乘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沉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曰:“……今令尔为都督,尔宜善守中国法,勿相侵扰,非欲中国久安,亦使尔宗族永全也。”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提炼材料中的“民族政策”观点。

                    (2)唐太宗处理东突厥问题采取了什么办法?有何历史作用?

                    (3)你如何评价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