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璨若星辰的历史人物中,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有作为的封建帝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唐太宗)《帝范》
              材料二   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手骨髓,岂肯为患!“--《贞观政要》
              材料三

              (1)材料一是唐太宗对自己一生“功大于过”的贴切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太宗在制度完善上“济育苍生,其益多”的三个事例。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为了加强对突厥地区管理而实施的地方行政制度,这一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基本特点?
              (3)指出材料三阎立本的名画《步辇图》所描绘的历史情景。从唐太宗时汉藏友好交往的角度,简要说明材料三“拉萨大昭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相关史实。用一句话归纳材料三中“唐蕃会盟碑”的历史地位。
            • 2.

              唐太宗和康熙帝都是古代中国杰出的政治家,下列关于他们相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开创了古代中国盛世局面       ②对中外交流都采取了开放的政策

              ③都采取了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的措施④都通过战争维护国家主权

              A.②③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们通常认为太宗之治(626—649)是唐代“理想制度”的形成时期,是一个以良好和井井有条的施政著称的经济期。8世纪后期和9世纪的作者在怀旧时当然把它说成是黄金时代。但事实上太宗在执政时并没有制定新制度,政府的政策也没有大变化。政府的基本结构、行政细节以及政府干预的限度这些十分重要的问题早在隋代已被建立和解决,只是在唐高祖时稍加修改后又被采用,并体现在624年颁布的一些法典化的法律中。

              ——费正清、崔瑞德《剑桥中国史·隋唐史》

              材料二 唐朝开国之君虽为高祖,然其事业,实际上大部分是太宗做的。……高祖传位于太宗,遂开创了公元627至649的23年间的“贞观之治”。历史上记载他的治绩,至于行千里者不赍(带着之意)粮,断死刑岁仅39人,这固然是粉饰之谈,然其时天下有丰乐之实,则必不诬的了。隋、唐时的制度,如官制、选举、赋税、兵、刑等,亦都能将前代的制度加以整理。

              ——吕思勉《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两位学者是如何评价唐太宗在“制度”上的作为的。

              (2)结合所学知识,唐太宗在政治、经济及律法等方面有什么建树?简要评述明君、盛世与制度的关系。

            • 4. 唐太宗时期开始设置的羁縻府州,是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这一制度(  )
              ①是唐政府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直接管理的一种方式
              ②以少数民族首领为都督、刺史,可以世袭
              ③户籍一般不上报户部,也不承担赋税
              ④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和自然融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自古帝王多疾胜己者,朕见人之善,若己有之。人之行能,不能兼备,朕常弃其所短,取其所长。人主往往进贤则欲置诸怀,退不肖则欲推诸壑,朕见贤者则敬之,不肖者则怜之,贤与不肖则各得其所。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明袭暗杀)……朕践祚(即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朕所以成今日之功也。                                          ——《资治通鉴》卷198

              材料二 “万历以后,赋敛繁而民心涣散,闯贼以乌合之众唾于燕京,宗社不守……”

                                                                      ——康熙《过金陵论》

                   后世亦有无大失德而损覆其家国者,如明之崇祯年间是也。皆由臣子背公徇私,外言路者变易非?淆乱可否,曾无实心体国之人,故至此耳。             ——康熙《讲筵绪论》

              材料三 杰出人物,只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个别外貌,却不能改变当时事变的一般趋势:他们自己只是由于这种趋势才出现的;没有这种趋势,他们永远也跨不过有可能进到现实的门阶。

                                                      ——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1)依据材料一,归纳唐太宗认为自己成功的经验有哪些?(6分)

              (2)依据材料二,说明康熙帝在阐述什么问题?他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哪些?(不得照抄材料)。(6分)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杰出人物和他们所处时代的看法。(3分)

            • 6. 以下史实中哪一项反映了唐代的民族交往?
              A.鲜卑族的拓跋氏改姓元氏
              B.胡床、胡服、胡食传到中原地区,并为汉人所接受
              C.文成公主嫁往吐蕃时带去书籍、耕作用具和蔬菜种子等
              D.中央设宣政院兼管吐蕃事务
            • 7. 唐初政府鼓励年轻寡妇再嫁,鼓励早婚多育,届时不婚,官府强令出嫁,禁止妻妾逃亡和休妻,官府出钱赎回饥民卖掉的子女,将人口的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重要指标。这些措施(    )
              A.颠覆了传统的纲常伦理
              B.反映了唐初徭役赋税繁重
              C.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
              D.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8. 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                  
              B.促进了吐蕃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C.唐与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        
              D.松赞干布归附唐朝
            • 9. 唐太宗登基时户数仅有400万户左右,按照一户五口的最低标准计,人口损失近3000万。唐太宗没有像隋文帝那样把官吏派到乡村挨户搜查以增户籍,而是认了这笔糊涂账,并用律文限制子女分家,规定父母在,子女分家就要受处罚。唐太宗这样做是基于(  )
              A.让利于民,藏富于民
              B.唐朝百废待兴,无力清理户口
              C.贞观之治,国富民强
              D.隋朝国贫民穷,江山短暂
            • 1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唐太宗是中国古代的杰出帝王,在位期间出现了“贞观之治”局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宗)谓使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谘其耕稼,此则富矣。”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二  唐太宗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他还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唐太宗时)立律五百条,立刑名二十等,比隋律减大辟九十二条,减流入徒者七十一条,凡削烦去蠹,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
              --司马光《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并据此归纳唐太宗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时法律的修订与隋律相比有何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唐太宗的治国方略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一思想流派的治国理念?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