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中蕴含着儒家思想,下列对应有误的是

               

              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儒家思想

              A

              “存百姓”

              民贵君轻

              B

              “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身丧”

              克己

              C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以礼规范秩序

              D

              “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

              仁爱

              A.A
              B.B
              C.C
              D.D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康熙)为了化解当时最突出的满汉对峙问题……一方面保留汉族文化风俗,修纂明史,开设博学鸿儒科,招抚网罗汉族文人;另一方面则大兴文字狱……他在严申法纪的同时,尤其重视德治,以儒家理学思想对天下施以教化,要人们遵行礼法。

              ——摘编自《欧洲时报·周末特刊》(2003年8月23日)

              材料二法国学者安田朴说:“尽管有传教士的入侵,中国被欧洲化的程度则远没有基督教西方的中国化程度明显。”……重农学派主张依照自然法,重视农业,破除政治干预,实现经济自由.这其实是资产阶级标榜的自由放任主义,而所谓“自然法”,魁奈认为就是中国的天理天则,即中国文化中的“道”。在重农学者看来,中国历代是按照自然法采安排农业生产的。谈到民主,波提埃在《东方圣经》中说:“即便是最先进的理论,也没有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激进。”

              ——摘编自《中国文化与欧洲启蒙运动的关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康熙帝的治国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棂据材料二,概括其核心思想,并进行简要说明。

            •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孔子的理想社会是西周殁西周以前的时代,他一生都在为重建西周时期的社会和政治而努力。他认为如果以“仁”和“礼”为核心的价值和美德能够恢复,那么西周这样的理想社会就能重建。在孔子所设想的社会中,A与A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家庭内部关系,比法律更为重要。如果社会中人人都对己坦率,与人仁爱,这就是一个好的社会。作为理想社会的统治者,光有粮食和军队是不够的——成功的统治者必须还要树立某种道德楷模供臣民模仿。             

                         ——摘编自傅乐成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在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著名的有新潮社、国民社、平民演讲团、少年中国学会等……在《新青年》的影响下,青年学生也开始出版新式刊物,介绍新思想、新知识,影响较大的有1919年1月出版的《新潮》、《国民》等。青年学生所组建的这些进步团体和创办的这些新式刊物,推动着启蒙运动不断高涨。

              ——人民版必修三教材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理想社会观念的特点和产生的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的“启蒙运动”的事件及性质。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青年学生组建社团、出版新式刊物与该事件的内在关系。

            • 4.

              有人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形象大使,其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中的“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的需要
              B.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牵制国人思想
              C.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
              D.理学家们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
            • 5.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但其对“仁”的内涵没有定义,论语中大约有60多处说到“仁”,意义各有不同,这说明孔子的“仁”

              A.思想引领很不到位
              B.是无指向的空洞理论
              C.理论体系并不完善
              D.是具体的行为规范
            • 6.

              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C.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 7. 据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而对财产的损失却只字未提。这体现了孔子的思想是
              A.“仁”
              B.无为
              C.有教无类
              D.对鬼神敬而远之
            • 8.

              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说:“孔子除了是位披着泥古服装的创新者外,还是他所处时代的孩子,但对于……令人尊敬的大哲人孔子所处的时代,他却只能给予南辕北辙的解释。”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孔子就是守旧派的典型代表
              B.孔子某些思想违背时代潮流
              C.作者强调孔子思想的创新性
              D.孔子对时代的解释缺乏证据
            • 9.

              钱穆在《孔子传》中说:“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能作为钱穆这段话的依据应是孔子

              A.编订“六经”
              B.创立儒家学说
              C.提倡“仁”的思想
              D.开创私学
            • 10. 33、时势造英雄,英雄影响时势。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  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

                  ——陈登原《国史旧闻》

                  (秦)富者田连阡陌,而贫者无立锥之地……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于是使御史案问诸生(儒生),诸生传相告引(互相揭发)。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成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是二十年件,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贞观政要》

                   是岁(贞观4年)断死刑二十九人,几致刑措(民不犯法,刑无作用),东至于海,南至于岭(岭南),皆外户不闭……                                      
               ——《旧唐书·卷三太宗本纪》

                 材料四 (唐太宗说)自古皆责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卷198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及其具体表现。

              (3)材料三反映了唐太宗的哪些治国措施,指出这些措施和材料一的联系。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