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庸思想是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下列言论能反映其“中庸”思想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C.“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D.“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 2. 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  )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
            • 3. 孔子在担任鲁国大司寇期间,大力打击市场上的假冒伪劣行为,羊贩子吴狱氏再“不敢朝饮其羊”(早上卖羊前先让羊多喝水以增加重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孔子依靠法制维护市场秩序
              B.孔子关注民生,主张诚信   

                   

              C.孔子反对商业欺诈
              D.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程度高
            • 4.

              3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观察下列两幅图片:

              请完成:
              (1)康熙帝为什么称孔子为“万世师表”?(6分)
              (2清代皇帝亲自为与孔子相关的建筑题字, 说明了什么?(4分)

              (3)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各地都有同儒家有关的古建筑,请你为当地政府提出一些开发、利用和保护这些古建筑的建议。

            • 5.

              东西方先哲孔子与柏拉图是人类古代思想发展史上两颗耀眼的明星。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思想,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理念,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都宣扬人性主义和理性主义
              B.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
              C.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利益
              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 6.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未须理会相发,且各项做将去。若知有未至,则就知上理会,行有未至,则就行上理会,少间自是互相发。今人知不得,便推说我行未到,行得不是,便说我知未至,只管相推,没长进。”                  ——摘编自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此为学者吃紧立教,俾务躬行则可。若真谓行即是知,恐其专求本心,遂遗物理,必有闇而不达之处,抑岂圣门知行并进之成法哉?知之真切笃实处。既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先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摘编自明代王阳明《传习录》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朱熹和王阳明对于“知行”的不同理解。(9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知行说的历史影响。(6分)

            • 7. 有学者认为:孔子主张人在修养成长的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其间并无逻辑上的矛盾和不彻底。其中“他律”指的是
              A.仁者爱人
              B.君主法治
              C.礼乐规范
              D.三省吾身
            • 8. 关于孔子教育成就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教育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人”和成“君子”

              ②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办私学打破官府的垄断

              ③孔子的教育也有政治功能,如“学而优则仕”,体现了积极入世的思想主张

              ④孔子讲授的主要是《诗》《书》《礼》《乐》《易》《论语》的内容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 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产生于相同的历史时代,分别是东西方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两人思想的相同之处。(6分)

              (2)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目的、影响方面评述两人的治国思想(6分)要求:①只选择其中一人评述;②限80—100字;③表述成文

            • 10.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孔庙的历史沿革

              产生

              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三间旧居改作庙堂,这是中国第一座曲阜孔庙,当时是集“家庙”与祭孔合一的建筑。

              初建

              汉初,汉高祖亲临曲阜孔庙祭孔,首开帝王祭孔先河;东汉汉桓帝任命由国家管理孔庙的行政长官,使孔庙成为“国庙”。

              发展

              唐初,唐高祖下诏国学立孔庙,“四时致祭”,显示出“庙学合一”的功能;贞观年间唐太宗下诏:“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自此孔庙遍及全国。

              我国现存孔庙中始建于宋的占70%,如苏州的文庙、南京的夫子庙等。

              鼎盛

              明太祖下诏全国的孔庙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至清初孔庙成为享有皇家宫殿形制的建筑。清末,全国的府、州、县设立的孔庙数量达1560多处。

                  日本江户时代,各地建立了很多孔子庙,至今还保留了30多座仿中国式样的孔庙;按照中国的庙学模式,朝鲜普遍兴建了孔庙,历史上,朝鲜曾有362座孔庙。

              ——摘编自彭蓉《中国孔庙研究初探》

              据材料,提取有关古代孔庙历史沿革特点的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分)

              (说明:任意提取两点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