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孔庙的历史沿革

              产生

              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三间旧居改作庙堂,这是中国第一座曲阜孔庙,当时是集“家庙”与祭孔合一的建筑。

              初建

              汉初,汉高祖亲临曲阜孔庙祭孔,首开帝王祭孔先河;东汉汉桓帝任命由国家管理孔庙的行政长官,使孔庙成为“国庙”。

              发展

              唐初,唐高祖下诏国学立孔庙,“四时致祭”,显示出“庙学合一”的功能;贞观年间唐太宗下诏:“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自此孔庙遍及全国。我国现存孔庙中始建于宋的占70%,如苏州的文庙、南京的夫子庙等。

              鼎盛

              明太祖下诏全国的孔庙必须遵守共同的规则,至清初孔庙成为享有皇家宫殿形制的建筑。清末,全国的府、州、县设立的孔庙数量达1560多处。日本江户时代,各地建立了很多孔子庙,至今还保留了30多座仿中国式样的孔庙;按照中国的庙学模式,朝鲜普遍兴建了孔庙,历史上,朝鲜曾有362座孔庙。

              ——摘编自彭蓉《中国孔庙研究初探》

              据材料,提取有关古代孔庙历史沿革特点的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说明:任意提取两点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2. 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以下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  )
              A.有教无类
              B.诲人不倦         
              C.仁者爱人
              D.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3. 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的相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 4. [加试题]如图反映了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有学生从图中孔子使用“纸张”“线装书”等细节,对该图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学生的下列推论中,合理的是

              A.该图绘制于西汉时期
              B.该图为后人伪造,没有史料价值
              C.该图的真伪须有考古学支持才能判断
              D.绘画者以其生活经验附会了孔子时代的生活
            • 5. 《颜渊篇》记载颜渊、仲弓、司马牛三人“问仁”,孔子有三种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问“闻斯行诸”,孔子的答复竟完全相反。这说明孔子  (     )
              A.孔子也不明确答案
              B.偏爱某些学生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
            • 6.

              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孔子提倡(  )

              A.启发诱导
              B.学思结合
              C.因材施教
              D.温故知新
            • 7.

              1、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 8. 孔子说过,我们不可能和鸟兽同居共处,除了和人打交道外,还能和什么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又何必去改变它呢?这说明孔子
              ①主张“爱人”②持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③主张变法革新 ④有强烈的使命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 9. (10分)古代东西方先哲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生活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都希望提出一套救世良策,何为良政?如何实现良政?这是他们都孜孜以求其答案的命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

              材料二 除非哲学家做了我们的国王,或者,我们称为国王或统治者的那些人能够用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哲学,使得哲学和政治这两件事情结合起来……否则我们的国家就永远不会安宁,全人类也不会免于灾难。……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注:护国者、卫国者、生产者)各做各的事情。……如果所有的人都服从法律,国家就会昌盛。

              ——柏拉图《理想国》

              材料三 在今天,我们任何人都承认,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法律能作出最适当的判决……法治应该包括两重含义:已经订立的法律受到普遍的服从,大家所服从的法律本身是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心目中理想的统治者应具备的最主要的素质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孔子和柏拉图分别追求怎样的理想国家?其实现手段有何不同?(5分)

              (3)据材料二、三,分析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思想有什么发展?(1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东方孔子与西方两位先哲治国理念的不同之处。(2分)

            • 10. 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
              A.君主专制社会
              B.民主共和社会
              C.法治社会
              D.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