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史学家在评论某位科学家时说,“(他)已经向人们展示了理性的强大力量,那么已获启蒙的人即可循此途径依靠理性来发现所有的人类制度都应遵循的自然规律”。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
              A.伽利略
              B.普郎克
              C.牛顿
              D.爱因斯坦
            • 2.  19世纪初,英国兴起抵制教会的“新大学运动”,出现了以自由、民主精神办学的伦敦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剑栋牛津大学也进行改革,取消必须信奉加尔文教的宗教宣誓,并增设许多自然科学课程进入20世纪,甚至教会大学也大量增加了面向现实的世俗课程。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民族国家的迸一步巩同                
              B.近代科技和工业化的扩展
              C.教育世俗化的不断发展                
              D.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 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二 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以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呎的小动物竞能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美]斯托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总之,在18世纪中叶以前,自然科学研究主要是运用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等经验方法达到记录、分类,积累现象知识的目的。在18世纪中叶以后,由于启蒙运动的发展,“自然科学便走进了理论的领域而在这里经验的方法就不中用了,在这里只有理性思维才能有所帮助。”理性思维就是对感性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提出科学假说,进而建立理论或理论体系。19世纪道尔顿的原子论,阿佛加德罗的分子学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开始都是以假说形式出现的。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三次危机与突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人文主义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概括材料一的核心观点。(不得摘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在科学上最主要的贡献及其思想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前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主要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和分析,谈谈思想解放和近代自然科学两者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无论对他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在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该论述反映了科学     
              [     ]

              A.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B.改变了人类的宗教信仰     
              C.摆脱了宗教神学的禁锢    
              D.提升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 5. 2011年10月5日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前行政总裁乔布斯逝世,走完他在“苹果”的天才之路。下图为苹果公司最初的LOGO(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图片外框写着“牛顿,一个永远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灵魂。”该公司作此选择最可能的理由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     ]

              A.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
              C.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D.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
            • 6. 东晋葛洪《抱朴子》云:“潮者,据朝来也;汐者,言夕至也。”能对这一自然现象作出科学解释的是 
              [     ]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 7. 某日,汕头电视台某著名节目中给出一个谜面:“巨匠、17世纪、力学、英国”(提示语:打一位近代伟大的科学家).据此,你认为谜底是(  )
              A.伽利略
              B.牛顿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 8. 中央电视台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     ]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李四光地质力学
            • 9.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而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说明二者的学说都
              ①成为了宗教改革的指导思想②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③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④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10.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文化缤纷各异。中西文明在冲突、碰撞与交流中,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中对法国的影响最为强烈。伏尔泰大加称赞中国,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最广阔的、最富有的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时代背景阅读材料一,简要说明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列举伏尔泰及同时期法国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16——18世纪中外科技成果展示


              (2)材料二中展示的是中西方的两部名著,分别代表了17世纪中英两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之一,分别阐述这两部著作的内容以及历史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两部著作在思想影响上的本质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索强国之路。


              材料四 19世纪后半期,中国出现翻译西方著作的热潮。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共译印西书159种,1075卷。除历史、政治、兵制等30余种文科书籍外,其他均为工、农、矿、商、算、理、化、电、光、声、天、地等方面的书籍。在翻译西方著作过程中,严复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的译著《天演论》(《进化论与伦理学》部分章节)影响广泛。康有为见此译稿后,发出“眼中未见有此等人”的赞叹,称严复“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指出西方科学技术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