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追求国家统一、主权完整的国家利益一向是政治人物孜孜以求的历史作为,下列历史人物对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作出贡献的是( )



                        ①秦始皇                  ②康熙帝                    ③毛泽东               ④邓小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2.

              传统廉政制度生成演进的轨迹,与中国社会历史整体发展的宏观线索是重合相契的。不同的历史时期,传统廉政制度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材料一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元代高官耶律楚材和杨朵儿只,明代清官况钟、海瑞,也都有类似的境遇,在皇帝支持时,成绩斐然;而一旦失去皇帝支持,就遭到排斥,甚至被罢官坐狱。

                                                                           ——《清官考辩》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



              材料二朱元璋命令各级学校讲授《大诰》(注:《大诰》明法律,内容为严惩官民犯罪的具体案例),连科考也要考《大诰》

              ——《中国法制史》

               违旨下乡,动扰于民者,许民间高年有德者,民率精壮拿赴京来。

              ——《大诰》

                   《草木子》证明祖严于吏治,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法令森严,百职厘举。祖训所谓革前无姑息之政,治旧欲污染之徒。

              ——赵翼《廿二史札礼》

              (2)依据材料二,概述朱元璋为惩治贪官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孙中山的官吏当受人民监督制裁的思想是我国监察思想史上一个大飞跃,他力主监察权和监察机关要独立,在整个政府中,无一人独立于权力制衡机制之外,就连政府首脑和行使监察权的监察机关也包括在内。孙中山这一思想在今天仍有指导意义。

                                                       ——《孙中山的治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3)材料中反映孙中山反腐的着眼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主张的?



              材料四“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

              ——摘自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4)毛泽东在材料四的报告中就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其必要性是什么?

            •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014辽宁知名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不仅充分论证了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状况,而且也清醒地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复杂的义利矛盾,提出了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统筹兼顾”的原则。

                                               ——《论毛泽东、邓小平的义利观》

              材料二: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

              ——《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毛泽东与邓小平在义利方面的相同思想。邓小平关于义利思想有哪些新发展?

              (2)根据以上材料,简要评价两位人物思想的积极影响。

            • 4.

              毛泽东在1943年4月写信给中央宣传部,说:“我的思想(马列)……不宜当作体系去鼓吹,因为我的体系还没有成熟。”此时毛泽东的思想著作不包括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持久战》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新民主主义论》
            • 5.

              毛泽东说:“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部门可以有许多派别、许多家,可是就世界     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这一主张

              A.体现了“双百”方针
              B.造成学术受政治干扰
              C.不利于文艺繁荣
              D.捍卫了社会主义文化
            • 6. 1、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追求国家统一、主权完整的国家利益一向是政治人物孜孜以求的历史作为,下列历史人物对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作出贡献的是(    )

              ①秦始皇           ②康熙帝             ③毛泽东            ④邓小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7. (12分)时势造英雄,英雄影响时势。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有无数杰出人物,以其思想和行动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追求国家统一、主权完整的国家利益一向是政治人物孜孜以求的历史作为。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材料二  “毛泽东是最早的探索者”……“起了先导的作用”……“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也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材料三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纠正、创新地发展了 毛泽东思想,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以上均摘自《川大学者谈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

              请回答:

              (1)如果将材料一的四位政治人物归为一类,则其最恰当的归类依据是什么?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以上类别(或视角)下,四位历史人物所作的历史贡献。(4分)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留给我们的“历史借鉴”主要是什么?(3分)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哪些重要贡献?其思想核心是什么?(3分)

            • 8. (12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代有人说:秦王贪婪暴虐,残贼天下,穷困万民,以适其欲也……劳罢者不得休息,饥寒者不得衣食,亡罪而死刑者无所告诉,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天下坏也。

              材料二  毛泽东说“我是赞成秦始皇的”,“秦始皇是厚今薄古的专家",“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汉代人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 从材料二看,毛泽东“赞成秦始皇"的两个主要理由是什么?结合史实说说你的理解。(8分)

              (2)你怎样看上述对秦始皇评价的两种观点?  (4分)

            • 9.

              近代中国的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  )

              A.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
              B.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C.引入的国家来源相对单一
              D.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 10. (22分)观念革新与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甘龙

              材料二  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商鞅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甘龙的观点。(2分)材料二中,商鞅是怎样反驳甘龙的?(要求:不得照抄材料。2分)

              材料三  以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为代表的宋代士大夫,尽管政治主张颇不相同,在变法运动中的态度更非一致,却都执著地致力于道义德操的完善,都追求学业境界的广大精微,都具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胆魄。其共同之处较其不同之处也更多更深刻。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2)根据材料三,指出宋代士大夫的共同特征,(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特征出现的政治和思想文化背景。(4分)

              材料四

              代表人物

              主张

              李鸿章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郑观应

              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康有为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伏乞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陈独秀

              欲建设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的三个层次,(3分)并分析其在背景和目的方面的共同之处。(3分)概括说明陈独秀对康有为的“观念更新”。(4分)

              材料五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五中所示事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相似影响。(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