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瞿秋白在1921年5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回忆二三月间,我到俄国人家里,那冷淡枯寂的生活,黑面包是常餐便饭的唯一食品。……现在丰富得多了,可非得有钱不可,市场物价因投机商人之故而很不稳。”材料中描述的前后情形变化,主要反映了苏俄实施(  )

              A.工业化方针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农业集体化运动
            • 2.

              1921年列宁在《粮食税》中说:“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同样必须知道这个功劳的真正限度。战时共产主义是战争和经济破坏迫使我们实行的……它是一种临时的办法。”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列宁意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B.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以将国家从经济灾难中拯救出来
              C.“功劳”是指该政策在特定环境下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D.列宁决定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3.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材料二 我国学术界对“斯大林体制”的历史功过的争议,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种主要观点:一是“功大于过”说,实践证明它对生产力发展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二是“过大于功”说,他不应当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材料三 为克服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3 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

              (1)材料一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是什么?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这一举措有什么特点?有何意义?(3分)

              (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一观点?说明你的理由。(3分)

              (3)材料三表明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哪一生产行业?依据材料简要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2分) 

              (4)综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哪些启示?(2分)

               

            • 4.

              阅读下列曲线图,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1913~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是因为一战的影响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人们的积极性
              B.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是因为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出现上述变化是因为高度集中的斯大林体制的影响
              D.此曲线图说明了经济政策制定的正确与否影响经济的发展
            • 5.

              1929年下半年,苏联出现了“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的口号。这一口号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农业集体化运动违背了自愿原则
              B.生产关系的变革忽视了生产力水平
              C.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高涨
              D.农业集体化运动的时机还不成熟
            • 6.

              下列有关苏俄(苏联)农业发展的数据可说明(  )。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9 446

              6 620

              7 860

              8 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379

              213

              355

              424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得重大成就
              B.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正确和重大成就
              C.农业集体化取得重大成就
              D.指令性计划对经济造成巨大损害
            • 7.

              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  )。

              A.强制劳动,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
              B.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C.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
              D.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 8.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中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

              A.政府实行配给制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D.消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 9.

              以下是十月革命后苏俄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实行的政策

              有关这些政策的实施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B.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本质
              C.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军事胜利
              D.有利于建立工农联盟
            • 10.

              列宁在《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发出号召:“……共产党员和同情分子应当更加鞭策自己,从休息时间内抽出一小时,也就是把自己的工作日延长一小时,将这些时间集中起来,在星期六这天进行一次六小时的体力劳动,以便立即创造出实际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应该是(  )

              A.“鉴于国内外形势的严重,为了对阶级敌人取得优势”
              B.“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实现苏联工农业的现代化”
              C.“为了支援国际反法西斯,早日实现世界的和平安定”
              D.“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解决普遍的物资匮乏问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