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国家
              B.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
              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
              D.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
            • 2.

              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俄国内战争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 3.

              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它反映出该国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的内容是(  )

              A.按劳分配
              B.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
              C.推行以工代赈
              D.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 4.

              1918年4月,列宁曾说:“有人在这里说,不向资产阶级学习也能够实现社会主义,我认为,这是中非洲居民的心理。我们不能设想,除了建立庞大的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还有别的什么社会主义”。对此观点的评价,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苏俄中央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存在分歧
              B.列宁主张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文化
              C.列宁提出该观点是在三年国内战争期间
              D.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 5.

              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为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所采取的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D.扩大企业和地方自主权
            • 6.

              强制性是余粮收集制的特征之一。联共(布)领导人、被誉为党内头号思想家的布哈林曾说过:强制是“吸引农民参加共产主义建设的手段。”布哈林认为强制性有利于

              A.保证战时的粮食供应
              B.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C.组织农民,发展生产
              D.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7.

              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作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认识到(   )

              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恢复发展
              B.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C.恢复货币和商品流通并不是发展资本主义
              D.新经济政策能改善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
            • 8.

              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于1929年所著的《丁丁在苏联》反映了记者丁丁前往苏联实地采访的经历。下列场景中,当时丁丁不可能经历的是(    )

              A.在某农场看到一幅农民开拖拉机的宣传画
              B.听到不远处钢铁厂传来的刺耳机器轰鸣声
              C.看到远处莫斯科市民排着长队购买日用品
              D.与扬可夫去集贸农场在一肉摊前讨价还价
            • 9.

              “耐泼曼”是20世纪初期出现在俄罗斯的一个新现象,它指“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的农民和新商人”。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苏俄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 10.

              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的国内战争时期,一位市民拿着100卢布到粮店购买了100斤粮食,这是真的吗?其依据是什么

              A.真的,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B.真的,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假的,正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假的,物资极度匮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