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61、年一1965年,全国共精简城市职工约1887万人,压缩城镇人口2600万人;到1965年全国城市数从1961年的208座减少至171座,减少了17. 8%;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qo下降到14. 6%/(1964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大幅回落。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展开
              C.大力调整国民经济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
            • 2.

              建国之初,我国发展经济的战略是

              ①由国家发动②以私人为主体③城市主导④优先发展工业⑤农村主导⑥优先发展农业⑦内向型工业化⑧外向型工业化⑨贸易保护政策

              A.①④⑤⑦
              B.①③④⑦⑨
              C.②③④⑦⑨
              D.②⑤⑥⑧
            • 3.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球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注解的国民经济建设路线或方针是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 4.

              下列是对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年份/比重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9%

              7.3%

              0

              7.1%

              A.1952年分散的私有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B.合作社经济不是公有制的经济
              C.到1956年,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D.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彻底改造
            • 5.

              (13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夹缝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艰难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陈启源感到要使中国生丝在国际上有立足之地并能在竞争中取胜,非兴办机器缫丝厂,用机器缫丝不可……陈启源特别注意改进和健全蒸汽方面的机器,不断更新工厂设备。新法所缫之丝,粗细均匀,色泽洁净,弹性也较大,因而销路通畅,价格大增,比土丝高出三分之一……1881年南海知县派兵把各处缫丝机器一一查封。

              ——《抵抗与吸收》

              材料二 国民政府于1946年1月成立中国蚕丝公司(简称中蚕公司)……当时的《文汇报》揭露:“查此次中蚕规定春鲜茧价格,每担仅10万元,而实际收价,且有低于7万元者,但蚕农成本,以种价每张要1万以上,再加桑叶人工,每担成本至少要15万元。乡农呼怨无门,或忍痛斩售,或忍痛砍桑。                  ——《上海丝绸志》

              材料三 从上海解放这一天起,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了军代表及其工作组接管了中国蚕丝公司。……1955年丝绸全行业被中共上海市委批准为公私合营。从1950年至1957年下半年出口的丝绸创汇可换取的物资相当于可建无缝钢管厂47座,5万锭纱厂109座,钢材600万吨。                    ——《上海丝绸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启源创办的第一家缫丝厂的名称及条件。(3分)

              (2)据材料二,判断“中蚕公司”的性质。(2分)分析此公司经营模式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2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上海解放后丝绸企业发展的历程及其重大意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影响中国丝织业发展主要因素有哪些?(2分)

               

            • 6.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周总理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7.

              它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结果出现“赶英超美”“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主观臆断的口号。这场运动指的是(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 8.

              新中国“一五”计划中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构筑了牢不可破、巍然屹立的新生共和国的“钢筋铁骨”。这一计划的最大特点是(  )

              A.优先发展轻工业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 9.

              据1958年9月1日的《人民日报》,“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当年中国掀起的“大炼钢铁”运动

              A.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彻底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给中国国民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D.推动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
            • 10.

              毛泽东曾经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种状况,我国开展了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建设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