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情况将是这样: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的主要部分是按计划生产,部分产品是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自由生产”。这表明一些共产党人

              A.主张彻底变革计划经济发展模式
              B.决定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C.已经意识到经济体制需要改革
              D.初步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
            • 2.

              “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这首诗反映出的精神比较符合哪个历史时期

              A.第一次五年计划
              B.改革开发新时期
              C.20世纪五六十年代
              D.抗美援朝运动期间
            • 3.

              下列哪项是“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成就的体现

              A.上海浦东
              B.现代化的深圳
              C.长春一汽
              D.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 4.

              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五年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等于从1900年到1948年49年间钢总产量760万吨的218%,煤产量达到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在工业总产值中,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重工业比重由26.4%提高到48.4%。这说明

              A.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
              B.我国已基本上实现工业化
              C.“一五”计划得到很好执行
              D.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5.

              针对下列情况,我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人均产量

              中国(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钢产量

              2.37kg

              538.3kg

              4kg

              发电量

              2.76kwh

              2949kwh

              10.9kwh

              A.没收官僚资本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6.

              1949年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演变经历了“鼓励发展—二根本改造——有益补充——共同发展”的曲折过程,其中“有益补充”地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C.计划经济退出中国舞台
              D.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 7.

              1958年北戴河会议把农村出现的打破社界、乡界的“大协作”、“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说成是共产主义的,是群众性的行动,加以肯定。并提出建立规模较大的工农商学兵合一的、乡社合一的、集体化程度更高的社会组织。这导致了

              A.农村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出现
              B.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出现
              C.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
              D.现代化工业和农业的建立
            • 8.

              1962年3月,周恩来在中央财经工作会议上针对当时的经济形势即兴作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该对联出现的背景是

              A.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B.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C.中央纠正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中共八大召开,提出尽快把我国由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 9.

              《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 10.

              下表是1949~1955年国家对私营工业企业的加工订货情况。这反映出

              年份

              项目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加工订货占总产值(%)

              11.88

              28.83

              42.71

              56.04

              61.84

              78.53

              81.69

              自产自销占总产值(%)

              88.12

              71.17

              57.29

              43.96

              38.16

              21.47

              18.31

              A.私营工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B.公有制经济逐渐占据了主导
              C.国家逐步加强对私营工业的控制
              D.私营工业的发展为工业化奠定基础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