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逐步形成。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在下列两图所示地区采取的同步开放举措是

              A.设立经济特区
              B.设置特别行政区
              C.成立自由贸易区
              D.开辟经济开放区
            • 2.

              2009年10月举办的“奋进的江苏——庆祝建国60周年”图片展,全国展示了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取得的辉煌成就。国家最早批准江苏对外开放的是(  )

              A.经济特区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港口城市
              D.经济技术开放区
            • 3.

              1984年12月6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年天津已成为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开放区
              D.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 4.

              (24分)珠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有活力的都市群之一。“大珠三角”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澳门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经过五百多年欧洲文明的洗礼,东西文化的融合共存使澳门成为一个风貌独特的城市,留下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

              材料二:1846年,广州进口货物价值(不含鸦片)12390213,比1837年减少33.2%,出口降至23198493元,比1837年减少35.7%。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大珠三角”作为中国的南方门户地带,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澳门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葡萄牙是西欧最早开展殖民活动的国家之一,它在新航路开辟中起过重要的作用,请用史实说明。澳门之所以能顺利回归中国,主要是因为哪一政策的指导?这一政策的前提是什么?(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在鸦片战争前后对外贸易额由大到小逐渐减少的原因。(5分)

              (3)材料三反映广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试以20世纪80年代发生在广东的对外开放事件加以说明。(9分)

               

            • 5.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以炮舰外交叩开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依条约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商埠(广州、厦门、上海、福州、宁波),这些对外通商商埠之开放即为中国近代通商口岸历史之开端。随着对外战争失败与不平等条约缔订,中国被迫开放更多沿海港口与内陆城市作为条约口岸,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这些通商口岸与其他中国城市有两个不同处……

              ——摘编自周子峰《20世纪中西学界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

              材料二 1943年1月11日,中国和英国、中国和美国分别在重庆、华盛顿签订《中英新约》和《中美新约》。《中美新约》废除《辛丑条约》,美国“放弃在中国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之条约”,交还在中国的租界,放弃在中国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之特权等。新约宣布废除英国和美国在中国的治外法权。但关于香港问题,英国坚持在战后方得考虑。

              材料三 

              中美贸易状况表

              时间

              美对华出口

              (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

              (百万美元)

              1972年

              60

              32

              1975年

              304

              156

              1980年

              3 755

              1 059

              1985年

              3 855

              3 840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外国人在华享有特权的角度简析“通商口岸与其他中国城市有两个不同处”的具体表现及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背景。(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美贸易状况并简析其原因。根据上述材料,概述你对条约体系的认识。(6分)

               

            • 6.

              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 “四沿战略”。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是

              A.开放沿海城市
              B.设立经济特区
              C.浦东的开发、开放
              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
            • 7.

              1979年3月,中央电视台播出了建台以来的第一条商业广告:国产幸福可乐。同时,美国也宣布可口可乐将重返中国大陆市场。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民族产业面临挑战
              B.市场发挥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C.中美成为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
              D.经济特区取得快速发展,经济活跃
            • 8.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被圈中的地区

              A.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B.实行特别的经济政策
              C.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D.率先包产到户
            • 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20世纪80年代,国家在下图所示地区采取的重大举措包括(  )

              ①创办经济特区 

              ②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③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④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10.

              (25分)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清末)旧工业之衰落日甚一日。今试任入一人家,观其日常所服用者,无论为必要品为奢侈品,其来自他国者恒十有八九。”

                                                                  ——《饮冰室合集》

              材料三:2005年底,美国财经记者莎拉发现,自己家里的鞋、袜子、玩具、台灯等用品都产自中国,其他普通美国家庭亦大多如此。

                                                        ——据《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的“旧工业”指什么?简要说明其衰落与工业革命的历史联系。(9分)

              (3)材料三中莎拉发现的现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无法想象的,为什么?中国产品后来大量进入普通美国家庭的历史原因有哪些?(10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