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5秋•浙江期中)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秦始皇二十六年诏版(拓本),文字如下:
              二十六年,皇帝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口口,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材料二  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1)指出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并根据图片写出材料中空缺的文字。
              (2)秦始皇在这一诏书中颁布了什么经济措施?有何意义?
              (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 2.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孔子的“中庸”和亚里士多德的“中道”思想在中西方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论语》
                  材料二“德性就是中道,作为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我们在体力和健康方面就可以看到,锻炼过多或过少都会损害体力。过多的饮食和过少的饮食都会损害健康。唯有适度才能造成健康,并增进和保持它们。对于节制、勇敢以及其他德性也是如此。……节制和勇敢是被过度和不及所破坏,而为中道所保全。”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中庸”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关注的对象。
              (2)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的中道伦理学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些主张的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孔子和亚里士多德“中庸或中道”思想的相似之处。这一古老智慧有何现实价值?
            •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道德和政治在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整个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材料二 立法者通过塑造公民的习惯而使他们变好(具有德性).这是所有立法者心目中的目标。如果一个立法者做不到这一点,他也就实现不了他的目标。好政体同坏政体的区别也就在于能否做到这一点。……假如人(立法者)希望通过他的关照使其他人变得好,他就应当努力懂得立法学。因为,法律可以使人变好。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孔子对为政者提出了怎样的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提出的治国理念。
              (2)据材料二,概括判断政体好坏的标准。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利于立法者目标实现的因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对德政关系看法的共同点,并谈谈两人观点对当今政治建设的历史借鉴价值。
            • 4. 材料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
              他(亚里斯多德)的卓越贡献主要是开创了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和人文科学等学科。作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伟大学者,他试图找到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秩序。──[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和亚里斯多德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差异。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里斯多德教育思想对近代西方社会发展的影响。
            • 5.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作为古代地中海世界科学知识的集大成者,在科学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在生物学方面比较注重实际,做了大量观察甚至解剖研究,因而有过不少重要的发现,在其他学术领域也颇有建树,比如他是归纳法的创始人之一,是进行有组织的研究的首创者,同时还对科学知识首次进行了分类,是形式逻辑和三段论的创始人。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就自然科学的表现形态而言,有三种不同层次的类型:一是科学精神;二是科学知识;三是科学应用。15、16世纪以后的西方,就自然科学发展的一般趋向而言,主要是在科学精神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马世力《世界史纲》
                  材料三 15世纪以后,中国同西方在科学技术的竞争中处于落后的地位,既有科学技术自身发展的差异,也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思想意识形态等领域的原因。
              ----马世力《世界史纲》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概括说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贡献及其特点。 (不能照抄原文)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以来西方在自然科学三个层次的重大进展事例。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在15、16世纪以后,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思想意识三方面同西方在科学技术的竞争中处于落后地位的原因。
            • 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科伦理学》中讨论普遍的“善”时说:“最好先讨论普遍的善,看看争论到底在哪里。尽管这种讨论有点使人为难,因为‘理念’的学说是我们尊敬的人提出来的。不过作为一个哲学家,较好的选择应该是维护真理而牺牲个人的友情,二者都是我们所珍爱的,但人的责任却要我们更尊重真理。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AriSlotle,前384-前322)在他的哲学名著《形而上学》认为柏拉图理念论最大的弱点,在于不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他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人们的认识来自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识。他在《政治学》一书中又批评理想国家的设想,认为这种设想不符合社会实际。
              (1)材料一中“尊敬的人”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二,指出亚里士多德更尊重真理的具体表现。
              (2)从上述材料来看,亚里士多德对其“尊敬的人”持何种态度?体现了什么精神?
            • 7.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道(同“导”,治理、引导)之以政,齐(整治、约束)之以刑,民免(避免犯罪)而无耻(羞耻之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正)。
              --《论语》
                  材料二  假如公正是少数人的意愿,就会出现暴君。假如公正是以数目取胜的多数人的意愿,他们就会行施不公,没收少数富人的财产……人们应该选取中庸,既不过度,也不无及。
              --《亚里士多德全集》
                  材料三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是否迎合统治者的需要并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在社会政治方面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 8.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展,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道(同“导”,治理、引导)之以政,齐(整治、约束)之以刑,民免(避免犯罪)“‘而无耻(羞耻之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民有耻且格(正)。
              -----《论语》
              材料三   假如公正是少数人的意愿,就会出现暴君。假如公正是以数目取胜的多数人的意愿,他们就会行施不公,没收少数富人的财产……人们应该选取中庸,既不过度,也不无及。
              -----《亚里士多德全集》
              材料三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是否迎合统治者的需要并说明理由。
              (2)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在社会政治方面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 9. 文明史观认为,社会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人类创造和积累文明成果,以及人类自身文明化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体都由三个要素构成,这就是它的议事职能、执行职能和司法审判职能……(应)通过三个不同的机关来行使它(指城邦)的治权。”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公正不是某一个自身存在妁东西,而是存在于人们的相互交往中,它是一种契约,是每一次在一些国家内部为了不损害他人和不受他人损害而制定的契约。”
              --古希腊•伊壁鸠鲁《主要原理》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政治思想?这些思想对近代法国哪些启蒙思想家有明显影响?
                     材料二  罗伯特•欧文(1771〜1858)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是早期有名的纺织厂主。1815年,他提出了 “人道的工厂立法”的思想并领导了争取工厂立法的斗争。在一次工厂主会议上,他提出了一系列改进童工和成年工人状况的措施,但没有得到工厂主的支持,于是他向议会提出了一项法律草案。其内容主要包括:(1)机器厂房的正规劳动时间每天限于12小时,其中包括1.5小时的进餐时间;(2)10岁以下的儿童不得受雇在机器厂房内工作,或者10岁至12岁的儿童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3)男女儿童在阅读和写作能力还不能实际应用、算术四则还不能理解以前,不得受雇在任何工厂工作。在欧文等人不懈的努力下,英国议会在1819年通过了保守的工厂法。
              --摘编自鲁运庚《欧文对英国早期工厂立法的贡献》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该材料为我们了解19世纪初期,英国文明发展状况提供了哪些信息?
                     材料三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外国人来到陕甘宁边区的延安,他们想亲眼一睹这个独立的政治实体到底与国统区有什么不同。根据观察,他们描述中国共产党人是“农村改革家”,实行着一种“有效的大众民主”。就连以亲国民党立场著称的美国总统驻华特使赫尔利也在访问延安后评价说,中共是“中国惟一真正的民主分子”。他们相信,蒋(介石)不会改革他的政权,但“中国的命运不是由蒋掌握,而是掌握在共产党手里”。
              --摘编自徐中约《1600〜2000:中国的奋斗》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外国来访者为什么把中国共产党人描述成“农村改革家”和“真正的民主分子”?(4分)中共“七大”提出的哪些政治主张为共产党掌握“中国的命运”作了重要准备?
                     材料四  在西方民主政治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是精英民主,即资产阶级的民主。……继工人阶级获得选举权之后,妇女、少数族群等也获得参与政治的权力,西方民主从精英民主转型成为大众民主。在大众民主下,很多政治人物为了选票,只管向选民作无限的许诺,而不管经济体能否支撑日益扩张的福利。在经济体不能创造庞大的财富来支撑福利和公共开支,但国家又无法增加税收的时候,西方政府就走上了靠国债度日的赤字财政,向人民借钱、向国外借钱、向未来借钱。这就是欧洲等国家债务危机的根源。
              --摘编自郑永年《大众民主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4)据材料四,概括西方民主“从精英民主转型成为大众民主”的主要表现。简要评析作者认为“大众民主”是当前“欧洲等国家债务危机的根源”的观点。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