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儒、法两大学派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据此回答:
              (1)战国时期儒、法两大学派代表人物各有哪些?
              (2)秦始皇统一中国过程中哪一学派受到重用?为什么?
              (3)西汉时期儒家学派能成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顺治八年施琅与郑成功反目,郑成功诛杀施琅父兄,施琅再次降清。
                 康熙三年,施琅两次进军澎湖、台湾。但因飓风所阻,均以失败告终。清政府没有采纳施琅再次上疏要求征台的意见,将他调入京师为官。在京期间,他一面继续上疏征台,一面广交朝中大臣,争取他们对统一台湾事业的理解和支持。
                 康熙十九年,“三藩之乱”即将平定,台湾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康熙二十年,施琅再度被任为福建水师提督,他积极训练水师,督造战船,全心筹措征台计划。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统率大军进军台湾,郑军投降。施琅并不讳言“窃意藉此可雪父弟子侄仇恨。”但他收复台湾之后,礼待郑氏集团,公义私恩清清楚楚。这对于稳定台湾的局势,争取台湾军民的拥护,使清政府有效地控制台湾起了重要的作用。
                 收复台湾后,康熙认为“台湾仅弹丸之地,得之无所加,不得无所损。”施琅上疏力谏,在《恭陈台湾弃留疏》中指出,纳入大清版图可“资皇上东南之保障,永绝边海之祸患”,同时台湾“野沃土膏,物产利溥……无所不有”。施琅还指出:“此地原为红毛住处,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他大声疾呼:台湾“断断乎不可弃”,“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康熙终于采纳其建议,设台湾府,隶属福建行省。
              --摘编自施宣圆《施琅“复台”和“保台”的历史功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施琅主张收复台湾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施琅在“复台”和“保台”中的历史贡献。
            • 3. 孔子与柏拉图虽然生活在地球的两端,但都处于社会秩序混乱的时代,并都试图解决现实的政治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摘自《论语》

              材料二 柏拉图认为有五种政体形式:贵族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专制政体。……他的理想国家是贵族政体,在其中,体现为哲学王的理性要素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人们的理性也控制着他们的欲望。柏拉图强调,这种政体虽然只是个理想,但却是一个值得追求的很有意义的目标。“对一个国家来说,贵族政体是模范政体,因为在这个政体形式中我们发现了所有阶级之间的那种正当的从属关系”。

                                                              ——(美)斯通普夫《西方哲学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                 ▲                 ▲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柏拉图的政治主张。

                                   ▲                 ▲                 ▲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者的观点在当时无法实现的原因。

                                   ▲                 ▲                 ▲               

            • 4. 克伦威尔和拿破仑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风云人物,他们的行为既有 新时代的特征,又体现出浓重的旧时代特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 他在一次向议会 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
              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王觉非《欧洲史论》       材料二拿破仑认为,法国发生革命不是因为法国渴望自由,而是因为要求平 等。 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他消灭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巩固下来。
              ---(苏联)塔尔列《拿破仑传》 
              材料三列宁说:“无可争辩的历史经验证明,在革命运动史上,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是屡见不鲜的事。个人独裁与资产阶级民主制, 毫无疑义是彼此相容的。”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分别指出其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对政治“平等”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拿破仑“消 灭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巩固下来”的主要表现。
              (3)指出克伦威尔护国主政权和拿破仑帝国政权的共同本质,结合材料三概括说明上述政 权建立的积极意义。
            •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在美国人心中,华盛顿这个名字带有神圣的意义。他被视为“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同胞心中的第一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现在,我已经完成了赋予我的使命,我将退出这个伟大的舞台。……在它(大陆会议)的命令之下,我奋战已久。我谨在此交出委任并辞去我的公职。
              --1783年12月华盛顿辞职讲话材料二  我们对待外国应遵循的最高行动准则是在扩大我们的贸易关系时,应尽可能避免政治上的联系。……欧洲有一套基本利益,我们则没有,或关系甚疏远。因此欧洲必定经常忙于争执,其起因实际上与我们的利害无关。因此,在我们这方面通过人为的纽带把自己卷入欧洲政治的诡谲风雨,与欧洲进行友谊的结合或敌对的冲突,都是不明智的。
              --摘自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三  我们位于隔离和遥远的位置,这要求我们并使我们追寻另一条不同的道路。……当交战各国无望获得我们的支持,也不敢轻率地向我们挑衅时,我们就可以根据我们的正义所指引的我国的利益来选择和平或战争。……我们真正的政策是避开与外界任何部分的永久联盟。
              --摘自人教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四  我秉持正直的热忱,献身效劳国家已经四十五载,我希望因为能力薄弱而犯的过失,会随着我不久以后长眠地下而湮没无闻。对于这件事也和其他事一样,均须仰赖祖国的仁慈。由于受到强烈的爱国之情的激励--我怀着欢欣的期待心情,指望在我切盼实现的退休之后,能与同胞们愉快地分享自由政府治下完善法律的温暖--这是我一直衷心向往的目标,并且我相信,这也是我们相互关怀、共同努力和赴汤蹈火的理想报酬。
              --1796年9月华盛顿告别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华盛顿当时完成了怎样的“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三,归纳指出华盛顿的美国外交政策及原则,并分析其实行原因。
              (3)从材料四中,我们能感受到华盛顿怎样的精神力量?
            • 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华盛顿为自己的母邦开创了诸多伟大先例和精神路标,被美国人民尊称为“国父”。拿破仑十九年征战沙场,从土伦到滑铁卢,孤身一人扛起法兰西的大旗,为法兰西树立了“我们曾君临世界”的民族自尊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82年5月,刘易斯•尼古拉上校致信华盛顿:“那种把我们从难以想象的困难中引向胜利的才能,那些得到军队普遍尊重和崇敬的品格,定能引导和指导我们在和平的道路上前进。有的人把专制与君主政体混为一谈,觉得很难把它们分开。因此,我所建议的政体的首脑有一个显然较为温和的称号,但是一旦其他问题都得到解决,我认为很有理由采纳国王的称号。”华盛顿回复:“我非常吃惊地阅读了你要我深思的意见,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战争中发生的任何变故都没有像你说的军队中存在的那种想法使我更痛苦。我不得不怀着憎恶的心情看待这种想法,并给予严厉的斥责。
              --摘自乔治•华盛顿著《华盛顿选集》
                  材料二  长时期以来,军队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也知道是他决定着一切国家大事,他的同僚们实际上不过是他的下级。因此,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请回答:
              (1)华盛顿和拿破仑都具备了称王或称帝的条件,试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相同条件。
              二人作出不同选择,对两国的政体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的作者是如何看待拿破仑称帝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拿破仑称帝结果及影响的角度论证作者的角度。
              (3)用一句话对华盛顿和拿破仑进行概括性评价。
            • 7.
              (26分)阅读材料,加深对美国与欧洲关系的认识。
              材料一  如果我们卷进欧洲事务,与他们的政治兴衰人为地联系在一起,或与他们友好而结成同盟,或与他们敌对而发生冲突,都是不明智的。
              ——华盛顿告别辞(1796年)
              材料二  1937年,面对世界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国会通过了更加严格的中立条款,提出所谓“现金和自运政策”,规定交战国只能从美国购买非军需产品,支付现金,然后用自己的商船将货物运走。1939年对30年代中期的中立法作了修改,废除了禁止出售武器的规定。总统把不列颠和不列颠帝国形容为“抵抗征服世界的先锋”,而美国则是“民主国家的巨大军火库”。
              ——摘编自[美]艾伦·布林克利《美国史(1492—1997)》等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期间,西欧国家已无需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与西欧和美国之间经济关系的变化相似的是政治关系的相应变化。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尤其如此,戴高乐在各个领域里都推行其独立自主的政策。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关于处理美欧关系的观点。用一句话概括该告别辞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深远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美国1937年中立法和1939年中立法的异同点,分析美国1939年修改中立法的影响。(10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欧政治关系变化的原因。结合外交领域的史实,论证材料三中加下划线句子的观点。(8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