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    )

              A.分封制、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
            • 2.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社会制度不断得到创新,这些创新推动了社会发展。

              请回答:

              ⑴.秦统一后创立了怎样的监察制度?西汉初期有哪些新发展?

              ⑵.唐朝兵制经历了由府兵制到募兵制的转变,简析其转变的原因及募兵制的利弊。

              ⑶.元代对我国地方制度有何创新,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⑷.上述制度变化的共同着眼点是什么?

               

            • 3.

               阅读下列材料:

                 公元前2世纪前后,秦皇、汉武时期汉朝王朝统一不久,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为了保持和巩固已有农耕区的统治范围,向四周开疆拓土,蒙恬、卫青、霍去病数次出兵,远征匈奴,匈奴远遁。汉族王朝的疆土北面到了河套、阴山,西面到了河西走廊、青海湖边,包括有原为匈奴民族畜牧区的鄂尔多斯高原。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属于旱半干旱区,可耕可牧,适宜于半耕半牧。汉族政权占有这一大片空旷地区以后,大量移民,屯垦戍边,多达数十万、上百万,大大超过原有的匈奴人口。大批汉民一到便将可耕地尽辟为农耕地。……自此以後,河套、银川平原、河西走廊的绿洲便成为传统的农耕区。汉武帝时还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远征大宛,西域诸国纷纷来朝,西汉王朝的势力开拓至新疆地区。

                与此同时汉王朝势力南下,据有了闽浙粤原先越人居住的沿海地区,在西南控制了西南夷族聚居地,开拓至云贵高原……

                  ――――摘自邹远麟《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地域特征》

              请回答:

              ⑴.据材料,指出秦汉时期领土开拓的方位和范围,并归纳领土开拓的方式。

              ①.方位、范围:  北方:                  ;

                西方:               东南沿海:                  ;

                方式:                                         

                                                              ;

              ⑵.举例说明秦汉如何加强对新拓边疆地区的管理。

                                                                

                                                               

                                                                

                                                               

              ⑶.秦汉开拓边疆有何积极意义?

                                                                 

                                                                

                                                                

               

            • 4.

               对建立了“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千秋功业秦始皇的评价,最为合适的是

                                                                                      (    )

                  A.从谏如流,知人善任               B.缔造统一,创立新制

                  C.巩固统一,维护主权               D.述而不作,万世师表

               

               

               

            • 5.

               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了三组镜头,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

                  A.秦、唐、元                       B.秦、唐、明     

                  C.秦、元、清                       D. 汉、宋、明

               

            • 6.

               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    )

              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祗
              C.神化君主统治
              D.报答天地之恩
            • 7.

               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

                  ——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

                  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    )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

               

            • 8.

               下列是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示意图,其演化的先后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②③④①

               

            • 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对官员服饰有明确的规定,据《明史·舆服志》载“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材料二  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

              品序

              文官

              武官

              带饰

              仙鹤

              狮子

              锦鸡

              狮子

              花犀

              孔雀

              虎豹

              金笄花

              云雁

              虎豹

              素金

              白鹤

              银笄花

              鹭鹜

              素银

              鹧鸪

              素银

              黄鹂

              犀牛

              乌角

              鹌鹑

              海马

              乌角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风凰网》

              请回答:

                 (1)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6分)该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分)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 10.

               以下与右图中圆圈所示地区开始进入中原政权版图有关的

              是                                      (    )

              A.开凿灵渠,平定岭南
              B.修筑“自九原抵甘泉”的直道
              C.开辟“五尺道”,并在当地任命官吏
              D.设置桂林、南海、象郡对该地区进行管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