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7年至1914年,英、法、俄、日、美等国研究人员先后以极少量的银两,从甘肃敦煌掠买走了大量的古文献。至今这些流散至海外的文献达3.5万件,约占敦煌所有文献的2/3。

              材料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北大的敦煌学课堂上,我们听到的是老师的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夺回敦煌学研究中心的慷慨陈词,看到的却是老师手里经常捧着的那本池田温的《中国古代籍帐研究》,因为这是当时有关社会经济文献的最佳录文集。我们跟着老师按照中国传统的治学方法一字一句地释读,可是当我们要真正研究一件文书时,却要去读那波利贞、仁井田隍、藤枝晃、池田温、戴密微、贝利等外国学者的文章。无论如何,新一代年轻的敦煌学研究者,是在这种强劲的爱国主义热情鼓舞下,奋起直追,经过二十年的努力,确实在敦煌学研究的某些方面取得了成绩,中国已经可以说是世界敦煌学的一个中心了。

              如上所述,对“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的误读,就和“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的误读一样,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敦煌学界影响深远,并非坏事,它促进了中国敦煌学的迅猛发展。但是,它也带来一个副作用,就是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日两国敦煌学界某些领域的交往,也阻碍了中国学者吸取他人的长处。1988年,在听说藤枝晃要来北京参加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召开的学术研讨会后,会长季羡林先生特别提出“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的口号,来打消中日两国学者之间的隔阂。

              ——2005年《历史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这一说法是否符合史实,并说明判断理由。(判断和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10分)

               

            • 2.

              “西藏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初为唐朝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所建,清代重修。‘布达拉’,梵语为佛教圣地。”这则材料所包含的历史信息有…………(    )

              ①藏族在唐时称吐蕃                     ②唐蕃和亲

              ③佛教文化的历史传承                   ④藏族文化在中国和世界文化中占重要地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③④
            • 3.

              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勾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对此理解正确是

              A.这种史学研究方法更注重地下之资料的研究价值
              B.用这种史学研究方法研究后得出的史学结论应该深信不疑
              C.这种史学研究方法对于具体史实的考证和抽象理论的论证作用很大
              D.新材料不一定是新发现新出土的材料,而是新眼光新视角看待的材料
            •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雅典卫城                             图2平遥古城

              材料二   平遥古城方三里,方正端庄、中轴对称,左城隍庙,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街巷两旁排列着众多的店铺商号,大多是前店后宅的格局。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至今保存完好的18家票号。古民居是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建于清朝,以砖墙瓦顶的四合院为主,轴线分明,左右对称。                                                             

              ——世界文化遗产介绍

              (1)图1反映了雅典卫城建筑群有什么鲜明的特色?(2分)

              (2)根据图2和材料二,说明平遥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典卫城和平遥古城分别体现了什么文化内涵?(2分)

               

            • 5.

              天安门是历史的见证。天安门直接见证了

              ①古代专制帝王的权威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国民政府的覆灭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 6.

              2008年是农历戊子年,那么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是在农历

              A.丙戌年
              B.辛丑年
              C.壬辰年
              D.甲午年
            • 7.

              《史记·楚世家》引《齐书》:“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据材料判断,此长城

              A.目的是“互防”
              B.起到防御匈奴的作用
              C.属秦万里长城的一段
              D.成为中国农牧业区的分界线
            • 8.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十大考古成果”之一,与兵马俑、北京人、马王堆汉墓齐名。1973年,在距今7000多年的遗址中,出土了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漆器、水井遗迹,象牙雕刻,以及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栽培稻。据此,在河姆渡遗址还可以发现(    )

              A.玉制礼器
              B.大型墓葬
              C.陶猪形象
              D.古城遗址
            • 9.

              (12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

              博学的商族后裔 孔子,坚信“周因于殷礼”,却因商代“文献不足征”,周代“郁郁乎文”、而“从周”。历代儒者言必称三代,但面 对《史记》《尚书》中保存的不到五千字的商代历史记录,语焉不详。

              从19世纪末开始,学者认识到一些药用“龙骨”上的刻划是商代文字遗存,称这些刻在龟甲、牛肩胛骨上的文字为“契文”、“殷契”、“卜辞”,从而引发了搜求与研究热潮。王国维利用零散的甲片,考订商代先公先王,认定《史记》关于商王世系的记载基本准确,并大体揭示出殷商的制度变迁。20世纪20年代,“甲骨文”成了定称。随着1928年开始的殷墟遗址科学发掘, 出土了15万片以上的甲骨,编辑出版了《甲骨文合集》。经过数代学者的努力,从甲骨文五千多个单字中释读出一千余个。学者们发现,甲骨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总结的汉字造字六法,在甲骨文中已体现得相当充分;诸如“王大令众人曰协田”等句子表现的语法结构,与后世古文几无不同。“甲骨学”已聚集起众多学者,对甲骨文丰富内容的研究,使我们对于殷商的了解远比孔子更为清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发现甲骨文的意义。(8分)

              (2)根据材料,指出“甲骨学”的内涵。(4分)

               

            • 10.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孙中山先生曾说:“长城之功有功于后世,实与大禹之治水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长城之利,烽燧明而野易清也,攻拒久而兵易集也,粟入多也,生息繁也,小举之莫能犯也,大举之易于调伏为应援突击也,虏归之难而不敢深入也。

                                                               ——(明)尹耕《塞语》

              材料二  南京罗缎铺,苏杭绸缎铺,潞州绸铺 ,泽州帕铺,临清布帛铺、绒线铺、杂货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

                                                                 ——(明)万历《宣府镇志》

              材料三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1368~1644),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世界遗产委员会

              材料四  我看见一段段长城得以修复。可是简单的、粗暴的修复,惟一的作用就是让长城失却了历史,同时失却了灵魂!我就只喜欢拍那些真实的、残缺的、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长城。因为,那是历史,那是美的语言,那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财富。

                                                                ——陈长芬《仰望长城》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长城的作用。(2分 )

              (2)材料二反映了长城关口张家口互市贸易的情形,从中你获得怎样的历史信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评价长城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样评价的依据。(3分)

              (4)据材料四,指出保护长城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及其原因。(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