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对下列关于秦筑长城的诗句,分析错误的的是

              ①“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②“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

              ③“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④“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 

              A.①④都强调了秦始皇滥用民力,给当时留下了巨大的灾难。
              B.四首诗中只有②③认同秦修筑长城具有历史功绩
              C.四首诗中④的评价比较全面
              D.因为评价的标准和评价的角度的差异,四首诗对秦筑长城形成不同的评价
            • 2.

              考古发现,秦始皇兵马俑的其中一个坑呈“凹”字行结构,是兵马俑的指挥部,这个坑是

              A.一号坑
              B.二号坑
              C.三号坑
              D.四号坑
            • 3.

              由于世界遗产本身具有的巨大社会效应和经济价值,“申遗”热至今在我国“高烧不退”。但按照世界遗产委员会2004年的有关规定,我国每年可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只有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 4.

              文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图是四川出土的汉代画像砖,由此实物能得知当时的

              ①自然环境状况       ②建材工艺状况

              ③造型艺术状况        ④畜牧业生产状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

              “督臣谭纶、帅臣戚继光治塞垣,夹垣为台,高数丈,矢石相及,环蓟而台者三千,垣周二千余里。自是,外寇不敢深入”。文中所指的建筑应在今天的               (   )

              A.京、冀一带
              B.闽、粤一带
              C.江、浙一带
              D.晋、蒙一带
            • 6.

              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下列有关唐朝的史料中属于原始史料的是   (   )

              A.昭陵石刻像残块
              B.《新唐书》
              C.电视剧《贞观长歌》
              D.有关唐朝的传说
            • 7.

              (32分)近年,世界遗产委员会给运河下了一个新定义:“运河是人类工程化的水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末期,吴国在今江苏扬州西北修筑邗城,并开运河“引江入淮”,运河从邗城城下经过,所以称为邗沟。    据《中国历史地理概论》第六幸运河

              材料二:世界大坝委员会的各国专家到我国广西对灵渠(兴安运河)进行实地考察后评价说,灵渠是世界古代水利建筑的一颗明珠,渠上的“陡门”是世界船闸之父。

              据《世界古代水利建筑的明珠——灵渠》

              材料三:隋朝运河略图

              材料四:苏伊士运河历史大事简表

              1856年,法国在竞争中击败英国,获得开凿苏伊士运河的特许权。

              1869年,由法国殖民公司投资的苏伊士运河建成通航。

              1876年,英国低价购得苏伊士运河44%的股份。

              1882年,英军占领苏伊士运河。

              1956年,埃及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英法以“保护”运河为借口,同派军队侵入埃及苏伊士运河地区。英法侵略失败,埃及最终实现苏伊士运河国有化。

              据《简明世界通史》下册等书

              材料五:19世纪,欧洲国家在大力修建铁路的同时,还大规模开凿运河。鹿特丹的新河道和阿姆斯特丹的北海运河使荷兰成为通向德国内地的重要转运站。德国人开凿了基尔运河。在不列颠,曼彻斯特 运河的开凿使远洋船只可以深入到北方工业区的心脏。   

              据《欧洲史》第九章“运河与交通”一目

              材料六:A.2006年,中国国家文物局宣布将隋唐大运河与京杭大运河合称“中国大运河”,并将其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之中。大运河“申遗”提速。

              据《问二问:大运河凭什么申报世界遗产》

              B.目前全世界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人类工程化水道”只有一条,那就是法国南运河。该运河在法国南部,长200多公里。因得到良好保护,如今河中水流清澈,船闸“整旧如旧”,两岸绿树成荫,风景如画,发挥着熏陶国民和供人游憩的重要作用。

              据《寻找历史的印迹》

              请回答:(1)材料一所说的吴国,其都城在今何处?吴王开凿邗沟的政治军事目的是什么?(2分)材料二所说的灵渠,修建于何时?联通哪两大流域?(3分)

              (2)根据材料三(地图)回答:隋大运河的中心在今何处?作为贯通南北的水上大动脉,隋大运河的中段却往西折向中心,其原因是什么?(6分)

              (3)材料四反映了英法之间什么样的关系?为什么英法两国总是千方百计地要把苏伊士运河控制在自己手里?(8分)

              (4)根据材料五及所学知识,简要指出19世纪欧洲大规模开凿运河的原因。(6分)

              (5)根据材料六A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大运河“申遗”报告应该强调和突出什么?(5分)

              (6)根据材料六B,法国成功保护和利用南运河的经验对我国大运河“申遗”有什么启示?(2分)

               

            • 8.

              (6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 位于我国甘肃敦煌的莫高窟,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900年6月22日,王圆箓道士发现了著名的“藏经洞”。据专家后来估算,藏经洞共发现有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4世纪历代文物五万多件,除汉文写本外,藏文、梵文、怯卢文、粟特文、古和阗文、回鹘文等民族文字写本约占六分之一,并有绢本绘画、刺绣等美术品数百件。写本中除大量佛经、道经、儒家经典之外,还有史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极具历史价值。

              王圆箓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也知道藏经洞内的经卷和文献年代久远,不敢隐瞒,多次上报各级政府。可惜的是,他的呼吁并没有引起重视,个别官员识得经卷价值,也只下令王圆箓妥善保存。

              敦煌发现藏经洞的消息,引起西方列强的极大兴趣,英国人斯坦因两次来到敦煌,骗掠藏品2万多件,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骗掠藏品中之精品1万多件。此外,日本、沙俄、美国的“探险家”也参与敦煌文物的骗掠,各自有所斩获。直至1910年,仅剩8千多件文物运回北京。

              ——摘编自张艳梅《游访敦煌莫高窟:未湮没的宝藏》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公元4世纪开凿敦煌莫高窟的条件。(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敦煌文物大量被西方掠夺的原因。(12分)

               

            • 9.

              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有大型宫殿,有些历史学者推论这个社会已初具“国家”形态,极可能是文献所记载的夏代晚期王都。这些学者的推论依据是(    )

              ①文献中夏墟的位置与考古发掘的位置相符  ②二里头遗址的地层年代与传说的夏代相当③二里头出土文物可以证明夏禹治水的传说   ④大型宫殿建筑说明强大权力机构已经存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下列有关万里长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命蒙恬支持修筑了万里长征
              B.有效抵御了外来民族的侵略
              C.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关系的见证
              D.是秦汉文化“气势恢宏”的例证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