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历史证明,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宋朝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西方汉学家把宋朝的转折点称为一次“复兴”或者一次“商业革命”,是毫不为过的,特别是与同时代的欧洲相比,更显现出开风气之先的独特风采.费正清、赖肖尔的《中国:传统与变革》第六章第四节的标题就是“商业革命”四个字.他们指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这一迅速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显然高于以前,并产生出直至19世纪在许多方面保持不变的经济和社会模式.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到: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代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
              --樊树志著《国史概要》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及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材料二  古典经济学家赞扬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满足了彼此的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显然,这只“看不见的手”实际上就是指市场的调节规律.他不是人为的主观臆造,而是“自然秩序”,有更大的优越性.正是基于这种理论,他们主张实行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的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要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所以,他们强调完全的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16至18世纪盛行的重商主义的传统政策.李嘉图还特别批判了农业保护主义,其矛头指向了保护土地贵族利益的谷物法.---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古典经济学兴起的原因、主张和影响.
              材料三  如图表所示
              “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4.512.825.4
              1953年农轻重比例(%)52.829.617.6
              1957年农轻重比例(%)43.529.227.3
              “一五”计划成就图(如图所示)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标志着系统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
              (3)结合材料和所学解读新中国的“一五”计划.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析和分析逻辑清晰)
            • 2.

              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秦始皇陵兵马俑以其气势宏伟,工艺精湛而享誉世界。其中二号铜车马更是出类拔萃。阅读材料:

              二号铜车马总共由3462个铸件组成,所有的零部件全部是铸造成型。篷盖不仅面积大,而且薄厚不一,厚的地方为0.4厘米,薄的地方仅有0.1厘米,再加上篷盖、伞盖,都有一定的弧度,是在科技发达、设备齐全的今天也并非易事。铜马的笼头,它是由82节小金管和78节小银管连接起来,每节扁状金银管长仅0.8厘米,一节金管与一节银管以子母卯形式相连接,其精细和灵活程度较之现代的表链毫不逊色。更令人感到惊奇的是那马脖子下悬挂的缨络,这些缨络全是采用一根根细如发丝的铜丝制作的。尤其是以铜丝组成的链环,是由铜丝两端对接焊成,对接面合缝非常严密。仅0.5毫米的铜丝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制作?采取什么样的工艺焊接?目前还是一个谜团。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举例说明二号铜车马的建造特点。(4分)

              (2)二号铜车马有怎样的历史价值?(6分)

               

            • 3.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0分)

              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阅读材料: 

              材料一 在修建都江堰的过程中,李冰发现当地妇女们在竹篮里装石头,将溪水壅深后洗衣服,受此启发发明了满装卵石的竹笼,配合杩槎做成了活动拦水坝;利用热胀冷缩原理,用大火烧山使岩石发热,趁热浇上凉水(另一说用醋浇)使石头爆裂,顺利地在玉垒山开凿了用于分流的“宝瓶口”;在水中设立石人以观测水位等等。                     

              ——凌峰《从都江堰看水文化创造》

              材料二 都江堰治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观念的具体表现。这一工程建立在对河道、水流、泥沙等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而且二千年来,它不仅没有对岷江河道、枢纽所在的周边地区、以及灌区内产生任何生态与环境的负面效应,反而促进了整个成都平原生态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与协调发展。

              ——李可可《都江堰——天人合一的典范》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概括都江堰的设计特点。(2分)

              (2)依据两则材料,概括都江堰“天人合一”观念的具体表现。这种设计理念有什么具体作用?(8分)

               

            • 4.

              《史记·楚世家》引《齐书》:“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据材料判断,此长城

              A.目的是“互防”
              B.起到防御匈奴的作用
              C.属秦万里长城的一段
              D.成为中国农牧业区的分界线
            • 5. 王国维曾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出(  )
              A.唐代传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B.话本是宋代小说的主要形式
              C.元朝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D.京剧艺术进入第一个繁盛期
            • 6. 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有着从“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情感基调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
              B.经济发展
              C.理学影响
              D.社会需求
            • 7. 如图为一只四系瓷瓶,盛酒器,上饰“……今日少年明日老, 山,依(旧)好; 人,不见了。”关于其制作的可能时代说法较为正确的是(  )
              A.饰有隶书作品,秦朝隶书盛行,这应当是秦朝作品
              B.饰有行书作品,晋代行书盛行,这应当是晋代作品
              C.所饰作品为诗歌,诗文饰于瓷器始于唐朝,这应当是唐朝作品
              D.所饰作品为小令,元代开始盛行,这应当是元代作品
            • 8.

              文物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图是四川出土的汉代画像砖,由此实物能得知当时的

              ①自然环境状况       ②建材工艺状况

              ③造型艺术状况        ④畜牧业生产状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

              “督臣谭纶、帅臣戚继光治塞垣,夹垣为台,高数丈,矢石相及,环蓟而台者三千,垣周二千余里。自是,外寇不敢深入”。文中所指的建筑应在今天的               (   )

              A.京、冀一带
              B.闽、粤一带
              C.江、浙一带
              D.晋、蒙一带
            • 10.

              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下列有关唐朝的史料中属于原始史料的是   (   )

              A.昭陵石刻像残块
              B.《新唐书》
              C.电视剧《贞观长歌》
              D.有关唐朝的传说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