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尚书·禹贡》记载的“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下”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南方劳动人民为了克服低洼易涝的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危害,经过长期摸索,建立了治水与治田相结合韵塘坝圩田系统。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南方
              A.水利设施完善
              B.农业非常落后
              C.重视精耕细作
              D.自然灾害严重
            • 2. 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商品经济活跃
            • 3. 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
              ①盐铁官营制度  ②“俞大娘航船”和夜市  ③商帮和会馆  ④工商食官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
            • 4. 《易经》曰:“农功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其所无,远行买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此材料最能够反映出(   )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
              B.邻近地区社会分工落后
              C.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D.专业商人已经出现
            • 5.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小农经济的这种形态,主要取决于(   )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
            • 6.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 7.

              下图为唐代长安城示意图,下列有关唐代长安城商业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商业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被彻底打破
              B.出现了夜市
              C.草市有了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D.政府取消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
            • 8.

              下列哪座城市与以下的描述最吻合

              ①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②出现最早一批民族企业   ③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④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冠上它的名字

              A.上海
              B.广州
              C.南京
              D.厦门
            • 9.

              《吕氏春秋·上农》载:“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
              B.施行仁政
              C.重农抑商
              D.闭关锁国
            • 10.

              (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

              治、军事需要。春秋时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

              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

              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城的基础上发展繁荣

              起来的。  

                                                           ——引自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

              材料二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国即

              北宋)初,官府罕至,舟车所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引自(北宋)王巩《闻见近录》

              材料三

              材料四  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密切了南、北方的经济往来。扬州

              等城市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频繁,陆上和海上

              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材料五  唐朝王建有诗曰: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夜看扬州市》)唐

              代李绅有诗曰:“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宿扬州》)

              材料六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

              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

              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

              绸之刑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

              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材料二,分析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我国古代工商业城市分布区域发生的变化。(2分)

               

              (3)唐朝后期,扬州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结合材料四、五,概括指出扬州繁华的表现。(8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