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是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多数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出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以后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6分)

               

            • 2.

              下图是现在中国农村还在使用的传统耕作方式,用牛耕地的方式最早出现时间距今大约

              A.5000年
              B.2500年
              C.2000年
              D.1000年
            • 3.

              “……它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成为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观。”这段文字介绍的是

              A.四川都江堰
              B.扬州古运河
              C.关中郑国渠
              D.河北赵州桥
            • 4.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 5.

              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生产组织
            • 6. (2012·北京文综·1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
            • 7. (2012·全国大纲卷·14)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 8. (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 9. (2011·福建文综·1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 10. (2011·江苏单科·1)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