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材料说明孔子的教学理念是(    )
              A.有教无类
              B.启发式教学
              C.温故而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 2. 2010 年9 月30 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其实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早就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和主张,这就是 (    )
              A.经世致用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存天理,灭人欲
              D.有教无类
            • 3. 2、亚里士多德被罗素誉为“第一个像教授一样地著书立说的人”,孔子被康熙尊为“万世师表”,他们在教育文化领域作出的共同贡献有(   )

              ①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        ②教学方法不拘一格 

              ③创立逻辑学三段论           ④创办学校,广收学生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4.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这被称为“春秋笔法”。 对孔子这种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
              A.所作《春秋》不足为信
              B.孔子力图废除分封制度
              C.制约了当时的诸侯争霸
              D.是对“礼崩乐坏”的反应
            • 5. (10分)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是东西方先哲,他们在历史的太空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阅读材料:

              材料一  孔子以与弟子之间展开对话的形式来追寻人之为人的美。孔子认为完美的人是有仁爱之心的能“爱人”的人。他倡导群体意识,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向往天人合一的、和平的、艺术的人生。

              一一《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成人艺术比较》

              材料二  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齐景公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予,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一一引自《论语》

              材料三  当人达到他最高的发展程度时,他是一切动物中最好的;同样,当人违背法律与正义时,他就是最坏的动物。……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每种社会团体的建立,都是为了完成某种善业。人生最大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是在于生存。

              一一[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2分)

              (2)结合材料分析孔子与亚里士多德对人的定义有何不同?(4分)

              (3)两者对人的定义的差别在治国思想上有何表现?(2分)他们的治国思想对当今中国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意义?(2分)

            • 6.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
              A.风俗
              B.贡赋
              C.秩序
              D.礼仪
            • 7. 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屏风”上写有“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告诉了我们孔子三十岁时的准确纪年。由这一时间节点可以推算出孔子出生于鲁襄公七年(公元前566年)。这一记载比《史记·孔子世家》记载的孔子出生时间早十五年。由此可见
              A.最新的考古发现最接近历史真相
              B.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伪
              C.《史记》记载的孔子出生时间不准确
              D.历史真相需要多种方式去研究
            • 8. 在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不论是贤君还是昏王,几乎无不尊崇孔子,利用孔子的思想统治国家,对统治者来说其最根本原因是:
              A.孔子倡导的“仁”的思想受到人民的普遍拥护
              B.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缓和矛盾、巩固统治、维护统一
              C.孔子的思想促进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D.孔子的思想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
            • 9.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生理学之公例,凡两异性相合者,其所得结果必加良,此例殆推诸各种文物而皆同者也。……盖大地今日只有两大文明:一泰西文明,欧美是也;二泰东文明,中华是也。20世纪,则两文明结婚之时代也。……彼西美人,必能为我家育宁馨儿以亢我宗也。”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材料二  胡适在其博士论文中自我设问道:“我们在哪里能找到可以有机的联系现代欧美思想体系的合适的基础,使我们能在新旧文化内在调和的新的基础上建立我们自己的科学和哲学?”答案当然不可能是儒学,这不仅是因为儒学已“死亡很久”,更因为儒学的方法论和价值取向与西学格格不入。

              ——摘自董德福《梁启超与胡适两代知识分子学思历程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比较梁启超与胡适观点的异同。

              (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思想文化近代化的认识。

            • 10. 余秋雨在《中国文化四十七讲》中说:“中国人对于孔子的记忆,大多是他的一些话而不是他这个人。” 下列言论中属于孔子的有

              ①“克己复礼”        ②“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④“有教无类”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