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社会阶层是指社会上分成不同地位高低的阶层,如贵族、奴隶等;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如平民可以因为努力而变成官员。社会流动变大的意思是不同阶层出身的人转换另一个阶层的可能性变大。若用这两个概念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则变大
              B.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也变大
              C.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少,社会流动也变小
              D.社会阶层的分级变多,社会流动则变小
            • 2.

              黄宗羲与韩非子对君主专制所持观点截然相反,其主要原因是(      )

              A.两人的阶级立场不同
              B.两人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
              C.两人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
              D.儒学是主流思想而法家不是
            • 3.

              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当时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 4.

              (20分)东西方文明相互启发与合作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材料二 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唯有理智最为可贵。智慧意味着自知无知。无知即罪恶。美德即知识。

              ——苏格拉底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国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孔子被后世称为“圣人”,比他稍晚些的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被马克思称为“哲学之父”。依据材料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不同之处。(5分)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的原因是什么?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5分)

              (3)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在中国被称为“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在法国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5分)

              (4)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研究,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结论?(5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