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题文】四位古代诗人写的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诗:
              胡曾:“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宗元鼎:“帝业兴之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李敬之:“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知,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请回答:
              (1)诗中“锦帆未落干戈起”和“禹功”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2)在四位咏史诗人中,你认为哪一位诗人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最恰当,为什么?
              (3)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我国的南北交通,它说明了一个什么哲学道理?
            • 2.
              【题文】英国学者威尔斯说:“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这句话主要反映了中国唐朝的文化繁荣局面。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出现这种局面的客观基础是什么?
              (2)当时统治者为文化繁荣做出了哪些努力?
              (3)说说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世界地位。
            • 3.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口,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夏州都督窦静以为:“戎狄之性,有如禽兽,不可以刑法威,不可以仁义教,……置之中国,有损无益,恐一旦生变,犯我王略。莫若因其破亡之余,施以望外之恩,假以王候之号,妻以宗室之女,分其土地,析其部落,使其权弱势分,易为羁制,可使常为藩臣,水保边塞。”温彦博以为:“徙于兖豫之间,则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建武故事,直降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捍)蔽,策之善者也。”魏徽以为:“突阙世为寇盗,百姓之仇也;今降者众近十万,数年之后,藩息倍多,必为腹心之疾,不可悔也。晋初诸胡与民杂居中国,郭钦、江统,皆劝武帝驱出塞外以绝乱阶,武帝不从。后二十余年,伊洛之间,遂为毡裘之域,此前事之明鉴也!”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阙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普民。选其酋长,使人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
              请回答:(1)上述材料中,窦静与魏微在对待“降唐者”的安置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其理由分别是什么?
              (2)温彦搏与上述人物的主张又有什么不同?其理由是什么?(不得摘抄原句)
              (3)对于上述人物对待少数民族问题的不同主张应如何正确评价?
            • 4.
              【题文】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州、县、里正地方官须依均田令进行土地还授,“若应受而不授,应还而不收”,也要依法治罪。地方官“诸差科赋役违法及不均平,杖六十”,擅自加重赋敛的,以坐赃或枉法论罪。
              材料2唐代均田令对贵族官僚授永业田的规定不仅全面,而且数额很高,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也比较松弛,……皇帝对贵族官僚无限制的赐田,……到玄宗时期,一方面因为商品经济空前发展,从事兼并的富商大贾愈来愈多,另一方面,官僚集团也空前膨胀。……“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帝)、哀(帝)之间”。
              材料3安史之乱以后,贫富分化更加悬殊,“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大地主的土地多阡陌相连,他们把相连在一块的土地组成一个生产单位,当时通称为田庄。……在唐后期,官府、皇室、官僚、豪富以至寺院,都拥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田庄。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古代史》
              回答:
              (1)据材料1指出《唐律》为保证均田制的顺利实施作了哪些具体规定?
              (2)综合材料2和材料3,说明唐均田制不能长久维持的原因。
              (3)《唐律》虽然对均田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最终均田制还是遭到了破坏,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 5.
              【题文】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概述材料一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资产阶级革命或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3分)
            • 6.
              【题文】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马克思说:“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据统计,公元前6—1世纪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比例是50%。请结合有关史实,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农业技术革新对社会变革所产生的重大影响。(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