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②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③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国号    ④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

              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
              D.君主专制
            •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材料三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回答:

              (1)材料一中左图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结合材料二概括这一制度对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2)材料一中右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三省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样设置有何目的?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4)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 4.

              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的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

              A.天人合人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
            • 5.

              宋朝以前,宰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以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到明清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这种情况从本质上说明了  

              A.宰相和皇帝的关系日见疏远
              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满族与汉族风俗有很大区别
              D.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
            • 6.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

              ①察举制     ②九品中正制     ③科举制 ④孝廉制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④②
              D.③①②
            • 7.

              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 8.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 9.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证据的是

              A.宋代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了宋代,大臣上朝只能站着
              B.谏官在唐朝是宰相下属专门谏诤皇帝过失,宋朝时独立于宰相并监察宰相
              C.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D.清初重要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
            • 10.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民国成立后的二十年是一段令人愁丧的开始。……中国的首要问题仍是新旧之间不能衔接。……旧体制既已拆卸,新的尚未产生;只有私人军事力量可以在青黄不接之际维持短期团结。”


              材料三: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的方式实现了权力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以上均摘自黄仁宇《中国人历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6分)


              (2)试分析 “拆卸”时期的国内背景。材料二中旧体制“已拆卸”和“不能衔接的新制度”分别指什么?(6分)


                   (3)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 19 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6分)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世界历史上政治制度发展演变所反映的历史趋势。(2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