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国)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以至始皇。”
              汉武帝时,正式提出了“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的选官标准,要求官员“皆有孝悌廉公之行。”——摘编自《通典·选举一》卷13
              (1)据材料一,指出选官标准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原因。(8分)
              材料二、《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描写“好官”东平府府尹陈文昭:“平生正直,秉性贤明。幼年向雪案攻书,长成向金銮对策。常怀忠孝之心,每行仁慈之念。户口增,钱粮办,黎民称德满街衢;词讼减,盗贼休,父老赞歌喧市井。慷慨文章欺李杜,贤良方正胜龚黄”。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水浒传》评价“好官”的标准。(6分)
              材料三、科举考试旨在选拔官吏,1905年清朝举行了最后一次科举试题。其会试阶段共分三场(策论)。
              第一场,史论5篇。为古代中国王朝治国方略问题分析。(略)
              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
              1.“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精神)。造就人才,振兴实业。……盖东西各国所同,……三者孰为最急策”。
              2.“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例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3.“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4.“周礼言农政最详,诸子有农家之学。近时各国研究农务,多以人事转移气候,……试陈教农之策”。 
              5.“美国禁止华工,久成苛例,今届十年期满,亟宜援引公法,驳正原约,以期保护侨民策”。
              第三场《四书》《五经》义(略)
              (3)据材料三,指出本次科举考试的特点。(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选官标准变化的认识。(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