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二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
              C.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D.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 2. 1840年改革后的英国议会最终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借此有人认为“1832年英国的议会改革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催化剂”,此人得出上述结论是因为1832年议会改革(      )

                

              A.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席位

                

              B.在对华作战问题上议会达成一致意见

                

              C.大大提高了英国国王的权力

                

              D.使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普选权
            • 3. “数百年前,爱尔兰议院模仿古希腊建筑构造了半圆形议事厅,而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宫内部则一直使用长方形的议事厅。……丘吉尔概括说:‘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特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的考虑。”’材料中英国下议院“长方形的结构”凸显出的政治内涵是
              A.通过争鸣与对抗实现理性决策
              B.长方形结构比半圆形结构方便
              C.标志着英国政治制度的成熟
              D.有利于议会更好地通过决议
            • 4. 1861年,伦敦有家报纸注意到:“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手。”据记载:在1846年至1868年间,仅有8项遭到政府反对的私议案有幸通过并成为法令。这些现象说明
              A.英国内阁间接控制了立法权
              B.英国立法权转移到内阁手中
              C.英国政府基本控制了下议院
              D.权力制衡原则在英国被破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