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切公职人员,都只应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薪金,并且毫无例外地可以随时撤换。”材料所描述的措施出自于(   )
              A.巴黎公社  
              B.人民公社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D.德意志帝国
            • 2. 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于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B.美国内战时期
              C.俄国二月革命期间              
              D.巴黎公社期间
            • 3. 上海造币厂制作的马克思逝世100周年纪念章的背面(见右图),图案是一位妇女张开双臂护佑着一堵墙边的殉难者,这堵墙是一次革命终结的地方。它位于(  )

              A.法国巴黎     
              B.英国伦敦              
              C.德国柏林        
              D.俄国莫斯科
            •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新和谐公社”并不是真正与世界隔绝的,加入这个公社的人来自各个地方,抱有各自的目的,追求不同的利益,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这样,入社的社会上层分子和普通劳动者之间很快产生了矛盾,加上宗教信仰不同和民族的偏见,使这个公社远不像欧文预想的那么“和谐”。……同时,按照欧文的理论,公社经济活动的目的,只是满足公社社员的需要,因此,“新和谐公社”不仅没有积累,而且消费超过了生产。
              材料二、社会经济领域内实行的最有意义的改革措施,便是在4月16日颁布的关于把巴黎逃亡的工厂主所抛弃的工业企业转交工人生产合作社的法令。5月3日,罗浮尔军械厂的工人根据公社的指示,制定了该厂管理章程。它规定:工长以上各级领导由工人民主选举产生,受工人的监督,不称职者可以随时撤换;成立有工人代表参加的工厂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厂内各项工作。
              材料三、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总结了经验并作了艰苦的理论探索。这一时期,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获得了重大发展,为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作了理论上的准备,给无产阶级锻造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1)依据材料一分析欧文的“新和谐公社”走向失败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公社是如何管理社会经济的?(6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6分)
            • 5. 1881年,在巴黎公社失败十年之际,马克思在给友人的信中强调: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这里说的“特殊条件”指
              A.巴黎工人不掌握军队     
              B.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
              C.缺少社会主义者的领导   
              D.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工人
            • 6. 《共产党宣言》一书从出版至今已有160多年。目前这本书在全球范围内已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出版了300多种版本,出版过1 000次以上,成为全球公认的“使用最广的社会政治文献”。就是在美国这样的西方国家,《共产党宣言》也被规定为中学生必读书目。《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流传甚广,其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世界经常爆发经济危机              
              B.社会主义运动一帆风顺
              C.它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D.它揭示了无产阶级的使命
            • 7. 1844年,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在《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中写到“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
              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我们织进三层诅咒——我们织,
              我们织!”这一作品若作为研究某一思想兴起的材料,这一思想是
              A.民族主义        
              B.社会主义        
              C.自由主义     
              D.民主主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