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该剧中有许多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一直坚持在正面战场抗战 ④中日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2.

              “卢沟桥本无城,明崇祯三年以此为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故筑城池。……北平市成立时,以宛平县不能寄治城内,遂移于此。……此次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赫赫名都,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据《人物风俗制度丛谈》)这篇文章的成文时间最有可能是

              A.明崇祯三年
              B.1931年9月
              C.北平市成立时
              D.1937年7月
            • 3.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因为我们是弱国,所以不可求战;……但到了必不得已时,我们不能不应战。……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这说明

              A.抗日战争即将爆发
              B.国民政府接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蒋介石对抗日战争的前景是乐观的
              D.南京国民政府消极抗战
            • 4.

              毛泽东的诗词,形象地再现了中国革命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画面。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②“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③“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 5.

              1945年8月,著名诗人萧三在《延安狂欢夜》中写道:“延河两岸岗山,野火漫天通红……人们只是叫,只是跳,只是笑……”人们“狂欢”主要是因为

              A.近代反帝斗争首次取得完全胜利
              B.近代屈辱和分裂的历史宣告结束
              C.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D.中华民族实现了真正的独立和解放
            • 6.

              某班四位同学在对近代日本侵华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对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作出以下说明,其中正确的是

              A.1932年日军在沈阳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B.1937年日军在卢沟桥制造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C.1894年中日海军曾在黄海海面展开决战,双方损失相当
              D.1938年八路军在平型关消灭日军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 7.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以下六个阶段:①尊敬时(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乐善好施时期(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其中引起第④阶段看法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共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B.中国成为抗击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C.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握手言和
              D.解放区总结出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
            • 8.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下列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将革命进行到底”。它们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

              A.工农武装割据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抗击外来侵略
              D.推翻国民政府
            • 9.

              一日本学者在2004年对中日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中日战争的认识,90.6%的中国青年学生认为是侵略战争,在日本青年学生中持同样看法的为66.5%;在回答靖国神社是什么样的神社这一问题时,64.8%的中国青年学生认为是军国主义的象征,而71.3%日本青年学生则认为是祭奠战死者的神社。材料表明中日两国学生对上述内容存在历史观念上的差距,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政府长期坚持灌输反日教育
              B.日本政府长期忽视历史教育的结果
              C.部分中国青年忘却历史、日本青年扭曲历史
              D.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复活军国主义
            • 10.

              阅读“1937—1945年日本陆军兵力分布简表”对此信息进行分析,无法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时间

              日军总师数

              在中国

              师数

              在东南亚及

              太平洋师数

              在朝鲜

              师数

              在日本

              师数

              新增加

              师数

              1937年冬

              24

              2l

               

              l

              2

               

              1941年12 月

                5l

                35

                10

                2

                4

                2

              1944年冬

                99

                35

                38

                2

                18

                29

              A.日本陆军总师数不断增多,已完全占领了亚洲、太平洋地区
              B.1944年日本侵华兵力相对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太平洋战场对日军的牵制
              C.日本国内师数逐渐增多与当时日本本土遭到盟军进攻有关
              D.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