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38年7月5日,毛泽东等向国民参政会提出建议:“武汉成为敌人急切窥觎的目标,因之,我们认为最急迫的问题莫过于如何保卫武汉与取得第三期抗战的胜利”。这表明

              A.日军企图占领淞沪地区
              B.中共和国民党合作抗日
              C.抗战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中共准备发动武汉会战
            • 2.

              读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手段。结合所学知识,仔细分析下图,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战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B.新四军深入华北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C.八路军在该地区进行了百团大战
              D.国共之间合作紧密
            • 3.

              每当国歌响起的时候,我们都会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怀。下列中国近代出现的爱国主义口号的先后顺序是

              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

              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 4.

              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四川“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的闸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蒋介石的演讲反映出当时

              A.全面抗战开始
              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C.加强西南建设以剿灭共产党和红军
              D.重视西部开发以促进全国稳定发展
            • 5.

              下图是某著名战役示意图,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中的战役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胜利
              C.发生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D.反映了中共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
            • 6.

              下图是1937年10月刊发在《战时画刊》杂志上张乐平的漫画《杀鸡儆猴图》,画中的“鸡”代表“上海日军”;“猴”代表“日军部”。该漫画

              ①反映了抗战相持阶段上海军民的斗志

              ②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消极抗战的失望

              ③肯定了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的贡献

              ④有利于鼓舞中国人民坚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7.

              下图是近代著名漫画家特伟的《偷天换日》,该漫画反映的背景事件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C.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D.直接促使了中国的战略反攻
            • 8.

              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批判了党的路线政策中的“关门主义”错误,改“工农共和国”口号为“人民共和国”。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力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放弃民主革命纲领
              C.犯了右倾错误
              D.改变了政权性质
            • 9.

              1937和1938年的清明节,国共两党同祭黄帝陵。此举是为了彰显

              A.打倒列强推翻军阀的决心
              B.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精神
              C.民主协商共建和平的追求
              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愿望
            • 10.
              【题文】某研究课题小组在对民族复兴问题的研究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赴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形。”                           ——王侩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1)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认识是什么?抗日战争是怎样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使“环球心折”的?
              【材料二】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

              2,4,6

               
                                ——《复兴之路》环球时报

              (2)结合你的理解,简述“红星”是如何“照耀西方”的
              【材料三】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抗战胜利后,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而(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又奠定了后来经济腾飞的基础。
              (3)如何理解“民族复兴之路遭遇到艰难的国际政治环境”?改革开放前长期进行的“经济积累”涉及到哪些主要历史事件?
              【材料四】 “21世纪始于1978年”,这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因为哪一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4)这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有什么主要表现?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民族复兴的梦想会在1946年破灭却在1978年变成现实?
              (5)对中华民族复兴问题的认识, 观点一是“中国不可能复兴,因为它存在太多的麻烦问题。” 观点二是“中华民族必然会崛起和复兴,这是历史的必然。”
              依据这两种观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