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材料二  1927年,蒋介石以荣氏企业认购国库券不力,下令封杀他们在无锡的产业,迫使荣宗敬认购巨额国库券而了事。八一三事变后,荣氏企业倍受重创,申新一、二、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

              材料三  上海解放后,荣氏企业面临困难,不仅资金紧张,原料也供应不足,国家通过发放贷款、供应原料、收购产品、委托加工等方法,对荣氏企业予以大力支持,实现新的复苏。

              材料四  在新时代,荣毅仁、荣智健父子,一南一北,纵横商海,叱咤风云,财富神话再次震撼世人。荣氏家族三度名列《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首位。荣氏家族在中国、在世界各地正续写着新的辉煌和传奇。

              请回答:(10分)

              ⑴根据材料一,分析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何主要特点?这一时期被称为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有利的国际因素是什么?(4分)

              ⑵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927—1945年荣氏企业遭受重创的原因。(2分)

              ⑶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荣氏企业的复苏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什么策略?(2分)

              ⑷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在新时期,荣氏企业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2分)

               

            • 2.

              材料一 继昌隆缫丝厂的蒸汽锅炉机

              材料二 (陈启沅)岁甲寅(1854年)至南洋,遍游各埠,考求机器之学,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南海县志》卷21

              材料三 采用机器生产缫丝已引起很多人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同在一厂房里工作,有伤风化……——1874年《捷报》卷12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它与我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6分)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的关系?(2分)

              (3)材料三中的现象又说明了什么?(2分)

               

            • 3.

              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这将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更加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一项实质性措施,也是继申办奥运会成功以后再次向世人展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成果的崭新机会。

              材料一  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办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博览会,有10个国家参加,为期161天,630万观众参与。此后,世博会逐步成为与奥运会几乎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和全球规模的盛会。

                  1904年4月30日,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宣布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开幕。这届博览会历时七个月,与会人员达1900多万人次。

              (1)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这两届世博会分别能展出当时世界上哪些最先进的科技成果?(4分)

               

               

              材料二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国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中国展区设有农业馆、矿业馆、交通馆、美术馆等,展品较有代表性的有绣像、景泰蓝和字画。刺绣作品《耶稣像》获一等奖,售价高达13000美元。茅台酒和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奖。可雅白兰地获4枚金质奖章,遂更名为金奖白兰地。在本届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共获得1211项奖,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也是中国参加历届世博会中所获成绩最优秀的一次,从而生动地展现了 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成果”。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只是,分析中国展品在本届博览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5分)

               

               

               

              材料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示意图

              (3)根据材料三说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特点。并概括指出阻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 4.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纯碱市场,一向由英商卜内门公司垄断。一战期间,英货中断,碱价猛涨。……爱国资本家范旭东等于1918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了永利碱厂(资本200万银元)。……多次直接对永利碱厂进行威胁和破坏,加以一战以后,碱价猛跌,碱厂的建设面临重重困难。但是,在范旭东的主持下,侯德榜等人努力奋斗,排除了各种障碍,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掌握了苏尔维制碱技术的奥秘,碱厂终于在1925年开始正式出碱,1926年年产45万吨,1927年年产13400万吨。从此,在此后与卜内门公司的竞争中取得了明显的优势。这是民族工业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

              ——《中国近代经济史稿》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概述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6分)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二,概括永利碱厂发展过程中遭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哪些?(3分)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火花是火柴的商标,贴在火柴盒上。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右图是一组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火柴火花。

              材料二: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摘自《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赞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中的火花商标,思考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背景和动力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黄金时代”指什么时间?为什么那个时代会“转瞬即逝”?

               

               

              (3)在你看来,那个时代中国民族经济要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有何特点?

               

               

            • 6.

              回答下面关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相关问题:

              (1)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这一社会环境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怎样的特点?

               

              (3)民族资产阶级的这一特点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从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命运,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

               

               

            • 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二 在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各地区的封闭状态后,随着海上商路的开拓,各地区各国之间的联系一步一步地加强,到1900年左右,世界终于形成一个牵一发则动全身的有机的整体。世界史到此时才真正具有世界性。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册)

              材料三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

              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的四条新航路路线,最早开辟的是             (填写代码),开辟出这条航路的航海家是                 。

              (2)根据材料二,“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15~16世纪,世界市场是怎样开始形成的?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何时?结合材料三、四,两次工业革命是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

               

               

            • 8.

              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情况

              年份

              粮食总产量(万吨)

              棉花总产量(万吨)

              比上一年增长(%)

              上缴农业税(亿元)

              粮食

              棉花

              1950

              13 213

              69.2

              16.7

              55.9

              19.1

              1951

              14 369

              103.1

              8.7

              49

              21.69

              1952

              16 390

              130.4

              14.1

              26.5

              27.03

              材料二

              材料三       

               

              图1: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

              部分农民签订的一份包干合同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农业发展的状况及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

               

               

               

               

               

               

              (3)材料三图1预示着当时农村即将实行什么重大变革?简要说明这一变革实行的历史意义。

               

               

               

               

              (4)材料三中图2反映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什么现象的变化?它表明所有制转变的的方向是什么?

               

               

            • 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四  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材料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说明了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哪些特点?

               

               

              (2)材料三、四反映了什么现象?

               

              (3)根据材料五,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处境。造成这种处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近代民族工业的上述特点和处境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如何?它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有何影响?举一例说明。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