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延缓了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B.促进了人口流动与信息交流
              C.推动了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D.客观上推动了近代化
            • 2.

              1895年前,上海已建立了少数近代企业,但总体规模不大。1895年之后,上海就出现了制造企业纷纷开张的局面,工业发展变得生机勃勃。这主要是由于

              A.洋务运动的发展
              B.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
              C.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D.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 3.

              1901 年,张之洞在《遵旨筹议变法谨拟采用西法十一条折》说:“世人多谓西国之富以商,而不知西国之富实以工,盖商者运已成之货,工者造未成之货,粗者使精,贱者使贵,朽废者使有用。有工艺然后有货物,有货物然后商贾有贩运。”这种认识

              A.针对重农抑商观念提出
              B.体现了以工业为立国之本
              C.客观上有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批判了“中体西用”论
            • 4.

              “甲午战争前同时出现了三种工业化的推动和参与势力,并形成了三种资本形态。”材料中的“三种势力”不包括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B.洋务经济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D.自然经济
            • 5.

              下图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光绪十四 年 (1888)国家财政税收结构变化图表(据申学锋《清史研究·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 结构变化述论》编制)。由此可以推知清朝在此期间

              A.经济结构与社会变动促使税收结构变化
              B.税收总量持续下降表明国力正逐渐衰落
              C.农民运动迫使政府放弃了财税传统模式
              D.外交政策调整使商业税收得以持续增长
            • 6.

              梁启超说:“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此矣,然不见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用力相等,然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入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也。”他评价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7.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描写19世纪中期的中国农村:“沿江沿海的主要航道上,太古、怡和、旗昌之类的外国轮船和招商局的轮船势力正盛,‘上海之沙船,宁波之钓船,广东之红利船全失其利’,汉口以下的江船‘也废业者逾半’”。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列强垄断中国航运的局面被打破
              B.列强经济侵略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C.近代中国传统的运输业受到冲击
              D.列强的侵略势力逐渐深入到中国内地
            • 8.

              1873一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在于自然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 9.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激发了中国……的强烈愿望,激发了几代人为这个目标而进行的艰苦奋斗。一句话,激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对这种“产业革命精神”最恰当的理解是

              A.冲破传统的改革精神
              B.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
              C.追求利润的冒险精神
              D.谋求独立富强的民族精神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