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
            • 2.

              严复曾说:“牛有牛的‘体’和‘用’,马有马的‘体’和‘用’—— 牛之‘体’决定了它有负重之‘用’,马之‘体’决定了它有致远之‘用’;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好比要求‘以牛为体’来求马之‘用’。”主要批评了洋务派

              A.“西学为用”不合国情
              B.对西方的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C.愚昧无知,“牛马”不分
              D.违背了近代化的历史潮流
            • 3.

              下列关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头20年先进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分析和评论,不正确的是(      )

              A.相继经历了由“走英日道路”到“走美法道路”再到“以俄为师”的过程
              B.先后实践或主张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和社会主义思想等政治方案
              C.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探索出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D.反映出先进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时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 4.

              如果请你为下列历史图片拟写一历史主旨,你会选择哪一标题(      )

              A.抗争——摆脱外来殖民侵略
              B.屈辱——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C.探索——寻找强国御侮之道
              D.复兴——中华民族步步崛起
            • 5.

              下列言论属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

              A.“今君人者释其刑德而使臣用之,则君反制于臣也”
              B.“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
              C.“未有君臣,已先有君臣之理”
              D.“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 6.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7.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载,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只有12种;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书籍。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思想家与革命派都希望得到日本支持
              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C.维新思想家利用日本学术思想反击顽固派
              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 8.

              梁启超在论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材料中“教义之浸淫”指的是(  )

              A.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大力维护自己的统治
              B.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中国专制意识根深蒂固
              D.宗教的欺骗性使人民丧失了斗争精神
            • 9.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中法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 10.

               研究者发现,自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当时思想界在讨论中国的政治问题时,大家都不再使用传统的儒学语言,而改为运用近代西方社会的政治理论语言。这种现象说明(   )

              A.传统的君主政体已不再为资产阶级所认同
              B.清朝专制统治的正当性受到质疑
              C.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加深
              D.戊戌变法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