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A.凡尔赛体系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斯大林模式
            • 2.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缓和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减少农产品出口,稳定国内市场
              C.提高农产品质量,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D.提高农产品价格,保障农民利益
            • 3.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B.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C.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 4.

              《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

              A.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
              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
              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
              D.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
            • 5.

              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他对美国开出应对“大萧条”的良方是

              A.实行计划经济
              B.以供给创造需求
              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D.政府全面干预经济
            • 6.

              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这一政策的理论创立者是

              A.亚当 斯密
              B.凯恩斯
              C.罗斯福
              D.列宁
            • 7.

              以下比喻能体现20世纪80年代英、法、美政府经济职能的是

              A.“守夜人”
              B.“大管家”
              C.“甩手掌柜”
              D.“裁判员”
            • 8.

              20世纪30年代,美国曾经有人在纽约的小学生中做过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斯福最受欢迎,他后面才是上帝,并且票数远远落后于罗斯福。出现这种结果主要是因为

              A.美国小学生不相信上帝
              B.罗斯福的经济改革
              C.老师的政治思想引导
              D.政府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 9.

              2008年,经济危机席卷世界,这不禁让人想起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1932年美国总统说:“我看到这个国家二分之一的人居无定所,食不果腹,什么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一无所有的人是否得到足够的保障。”按照他的这一理念,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

              ①以工代赈扩大就业         ②削减农业,政府补贴

              ③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④要求企业制定章程,规定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日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10.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至1941年时,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史学家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措施

              A.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降低农产品价格
              B.使罗斯福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C.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消除了经济危机
              D.将失业救济与自然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