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据统计,从2002年11月至200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委托有关部门召开的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达142次。自2005年至2008年底,各地中共党委共召开协商会、座谈会、情况通报会1003次。这说明我国政府(  )
              A.注重发挥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
              B.注重发挥民主人士的依法监督作用
              C.重视发挥民主党派的执政参政作用
              D.重视民主党派民主建设的核心作用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段话出自(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上海公报》
            • 3. 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协”一直作为“临时国会”而发挥作用;其退居为“协商机构”是在(  )
              A.《共同纲领》失效后
              B.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
              C.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
              D.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后
            • 4.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施政纲领是(  )
              A.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 5. 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中国邮政通常会发行一些邮票,如图中邮票纪念的组织(  ) 
              A.制定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行使执政的职能
              C.通过的历史文献曾经充当临时宪法
              D.使基层民主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 6. 当代学者朱兆华认为:“(新中国)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文中“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是指(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
            • 7. “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8.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某电视台筹拍一部电视政论片《建国初期的政治建设》.下列题材可以入选该片的有(  )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B.独立自主,不结盟--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开端
              C.以和平代替武力--《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D.区域自治开新篇--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成立
            • 9. “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觉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新中国“符合传统文化内涵”的政党制度是(  )
              A.中共一党执政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10. 新中国人民政府管理和建设国家的最早法律依据是(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