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一同学的爷爷曾经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他对孙子回忆当时的情景时,有如下表述,请你判断哪些不符合史实( )

              ①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大会决定改北平为北京

              ③大会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④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2.

              仔细观察下面四幅与1949年新政协的召开有关的图片,这表明,新中国的成立

              A.是以民主党派为主要力量建立的
              B.没有民主党派的参与就不能建立新中国
              C.新中国实行的是多党合作的多党制
              D.是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合作协商、民主建国
            • 3.

              1956年,中国共产党为处理与民主党派的关系而提出的方针是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求同存异”
              C.“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4.

              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思想的特点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6分)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4分)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4分)

               

            • 5.

              畲族,历史悠久,主要生活在我省的云和.景宁一带,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景宁畲族自治县。由此看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 6.

              “在这样一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之上,中国在选择政党制度时必然要寻求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符合中华民族‘和合’文化传统的政党制度。”新中国“符合传统文化内涵”的政党制度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多党联合执政制度
            • 7.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基础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8.

              “它的任务是:团结各种力量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义的新中国。在全国未普选以前,它执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材料中的“它”是指(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一国两制”构想
            • 9.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分别颁布于1912年、 1949年、1954年
              B.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
              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
            • 10.

              1954年12月19日,毛泽东邀请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座谈政协工作时说:“政协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同年12月21日至25日,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这表明(  )

              A.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使命结束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开始实行
              C.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统一战线组织正式建立
              D.政协与人大、政府机关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确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