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定海神针”。靠这根“神针”,我们成功地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方方面面的关系。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它于中苏建交时首次提出                ②它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③它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交往    ④它在国际上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 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地惠及周边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见图)

              材料二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三 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                   ——《周恩来外交文选》

              材料四 上合组织的合作最先起源于安全事务,目前……全面加强教育、文化、卫生、救灾等领域合作,确保成员国民众多方受益。  ——《上合组织十周年:总结过去 继续向前》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的什么外交方针?指出材料二所体现的外交原则及外交方针,说明其对中国外交的积极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对日外交的方针。20世纪70年代促进中日关系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四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的国际形势及其重大意义。(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2分)

            • 3. 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 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这一“原则”后来发展成为
              A.“求同存异”的方针
              B.“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
            • 4. 外交是 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对外政策。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分别是什么?(2分)

              (2)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初外交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2分)

              (3)20世纪50到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此概括出影响我国外交政策的因素。(4分)

              ⑷新时期,我国外交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简要概括新时期我国外交出现了哪些新特点?(2分)

            •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万隆会议与中国同亚非国家的经贸关系表

              1955年8月

              中埃签订贸易协定,埃及从中国进口钢材,中国购买埃及棉花。次年,中埃正式建交。之后,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中国政府向埃及提供了2000万瑞士法郎的无偿援助。

              1955年9月

              中国售往缅甸的钢材、生丝、棉纱、玻璃、毛毯以及油漆、瓷砖、花布等物资到达仰光。

              1956年5月

              日本政府同意与中国互派民间贸易代表

              1956年6月

              中柬两国在北京签订了议定书,规定中国1956年至1957年间无偿给予柬埔寨价值800万英镑的援助。

              1956年6月

              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

              1957年7月

              中国与阿富汗签订两国间首个贸易协定

              1958年7月

              在苏丹困难之际,中国以易货方式购进100万英镑的棉花,推动了1959年初两国建交。

              该表能够反映我国对外交往的多种变化趋势。指出其中两种主要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原因。

            • 6.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并明确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以下能体现“人民民主”这一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有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7.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末,广大亚非拉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形成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第二次建交高潮。该外交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国
              A.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打破了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D.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 8. 2004年,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指出:“尽管在其提出后的50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这些原则”指的是(  )
              A.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美国提出的《独立宣言》中的有关原则
              C.苏联“人道的社会主义”原则
              D.殖民主义国家主张的“弱肉强食”原则
            • 9.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二十五年来他(周恩来)是外交的中心人物。虽然惟独没有来过美国,但是却遍访了欧洲、共产党国家、非洲和亚洲各国。”下列哪些外交活动能印证上述说法①访问印度和缅甸,达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和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②在日内瓦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主张③参加亚非会议,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联系④出席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见证中国恢复在联合 国的合法席位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 10.

              1954年6月,中印两国在新德里发表声明,指出:“在我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这些原则( )

              A.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消除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
              B.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相违背
              C.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线,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D.标志中国已经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