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2分)民主政治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之一。世界近现代史上,各国人民为建立一个民主法制社会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材料一    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利,为非法权利。……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权利法案》

              (1)根据材料,英国《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作了哪些规定?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与传统的君主制度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4分)

              (2)美国1787年宪法,如何体现“分权与制衡”的原则?(3分)

              (3)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是什么?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有哪些?(5分)

               

            • 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战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经历了发展与演化的历程。

              材料一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材料二人们总喜欢用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来称谓过去、现在或将来的世界格局。但这往往导致人们忽视这三种格局之间的复杂关系,把三者关系简单化……其实,所谓单极化、两极化和多极化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一个时期、一个阶段内的主要力量格局或主要发展趋势,但这三种概念都是相对的,在某种情况下是可以并存的,看不到三者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甚至把三者相互对立起来,把三者视为非此即彼的关系,可能是片面的。

              ——叶自成《对中国多极化战略的历史与理论反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三个周期中国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调整”,并说明这种调整“是……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6分)

               

            • 3.

              (20分)科学技术是国际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当时建造的超大型宝船长140多米,宽57米,是史无前例的。(建造宝船的)巨型船坞,在中国历史上恒古未有,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的。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的海上时代,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

                                                                              ——摘编自韩胜宝《郑和之路》

              材料二 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厂1868年已着手建造蜗轮蒸汽舰了。蜗轮蒸汽舰是1845-1850年间在欧洲推广使用的,1850年以后被用于军事。

              ——摘编自徐泰来《中国近代史记》

              克服技术的落后时一个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当那些夕阳顾问和教习自己就不很专业时,更是如此。自强规划所造出的枪炮船舰性能及其低劣。这就导致需要不断从国外购买船炮。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从1985年起,有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严谨已迈开步伐。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定、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国防力量。这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说明造船、航海技术对郑和下西洋的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企业制造军舰的技术状况。(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外部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大发展的作用。(4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防尖端技术的重大突破”的表现(4分)

               

               

               

            •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邓小平

              材料二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有,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江泽民

              材料三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坚定不移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胡锦涛

              请回答:

              (1)材料一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本质是什么?(6分)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怎样完整表述?(6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材料二有什么本质上的联系?(4分)

               

            •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材料一  “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

              (1)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在哪里?(2分)在其民主制度达到“黄金时代”后,其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2分)

              材料二

              (2)据图,从左到右三个机构各自的主要职责是什么?(3分)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运行原则是什么?(2分)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写出构成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本内容的三大政治制度。(3分)   

               

            • 6.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

                                                                             --------1791年宪法

              材料二  ①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方式选出(妇女、军人无投票权)。

              ②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以绝对数票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1875年宪法

               请回答:

              (1)两部宪法分别规定了法国是什么政体?(6分)

               

              (2)两部宪法规定的两种政体形式有何异同?(9分)

               

            • 7.
              【题文】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材料二 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晚年羁留台湾,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杜料三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
              ……
              第三条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爱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台湾、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1945年中国收回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以及中国政府确立的解决方式。(6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认识。(3分)
            • 8.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列强商品的涌入,非洲各地原有的手工业、冶炼业进一步受
              到摧毁,而机器制造业几乎是空白。单一作物制或矿产制的推行,更使非洲经济具有极大的依附性。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每当一个非洲国家取得独立,中国政府立即予以承认。从1956年到1965
              年,中国先后同19个非洲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同几内亚、加纳等许多国家签订了友好条约和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回答:
              (1)归纳材料一反映的非洲殖民地经济的特点(3分)。结合相关历史知识简要分析其成因(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中国政府发展与非洲国家外交关系的原因(4分)。指出20世纪50-70年代中非友好合作的主要作用。(2分)
            • 9.
              【题文】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是如何依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正确处理和苏联(俄罗斯)的外交关系的?据此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 10.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1983年6月25日邓小平讲话
              材料二: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神圣责任,也是全世界所有热爱祖国的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合则两利,离则两伤;捐弃前嫌,携手并进。
              ------1990年6月11日江泽民的讲话
              材料三:关于台湾问题,胡锦涛指出,当前台海局势仍十分复杂敏感。“台独”势力的分裂活动是两岸关系紧张的根源,是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最大威胁。反对“台独”、遏制“台独”势力的冒险活动,符合中美双方和亚太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
              -----2004年10月25日胡锦涛会见美国务卿鲍威尔
              材料四:目前两岸关系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点上,两岸不应陷入对抗的恶性循环,而应步入合作的良性循环,共同谋求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机会,互信互助,再造和平双赢的新局面,为中华民族实现光明灿烂的愿景。
              -----2005年4月28日胡锦涛与连战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邓小平对两岸关系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请概述国共两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次合作的史实和作用。
              (3)根据材料指出两岸统一最大的障碍是什么?结合材料谈谈你关于两岸关系的愿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