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从1966年6月到1972年,整整7年,中国影坛没有拍摄过一部故事片……当时,八亿人民主要看八个样板戏。这反映出

              A.中国电影拍摄水平整体下降
              B.样板戏不利于提高生产水平
              C.“文化大革命”影响文化发展
              D.样板戏更符合大众的要求
            • 2.

              人们对当时的景象用戏言描述:跑了吭大吭,看个沙家浜;跑着上气不接下气,看个红灯记;朝鲜电影哭哭笑笑,越南电影飞机大炮,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该时期最有可能是在

              A.过渡时期
              B.反右派斗争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革”时期
            • 3.

              “文化大革命”期间,把“百家争鸣”变成了“两家争鸣”,本来应该是平等、自由的“百家争鸣”,就变成了先定“对”“错”的“无产阶级一家”对“资产阶级一家”的单向批判。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
              B.“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
              C.这一方针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
              D.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 4.

              以下最能体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方向的是

              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办好样板戏,服务工农兵”
            • 5.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图片

              ——据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请回答:

              (1)比较图1和图2,从东西方经济交流地位变迁的角度提取有效信息,(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除自然因素外其变迁的政治、经济原因。(4分)

              【材料二】  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史学界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主流观点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主要目的是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加强与外国侵略者勾结,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带有崇洋媚外的特点,具有官僚资本的性质,本质属于封建官办工业的继续和发展,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改革开放后,我国史学界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主流观点是:地主阶级“师夷长技”的改革运动;主要目的是为了“自强”、“求富”,以维护封建统治;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客观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起步。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开放前后我国史学界对洋务运动评价的不同之处,并简要说明产生不同评价的原因。(9分)

            • 6. 20.“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出现了样板戏“一统天下”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
              A.传统戏曲失去群众基础
              B.样板戏适应百姓需求
              C.“左”倾错误持续发展
              D.落实“双百”方针的要求
            • 7.

              “文革”时期,中国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喑的局面,而“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

              A.文艺的繁荣有其自身规律,不会持久
              B.文学艺术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
              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
              D.“文革”对文艺发展有重大的积极影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