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下列19世纪50年代英国历史大事简表:

              年代     历史事件

              1850     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21%。

              1851     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1854     参与克里米亚战争。

              1856     同法国发动对华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7     从英国爆发的第一次经济危机波及欧洲各国。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

              1858     撤消具有垄断性质的东印度公司,取消了几百种商品的进口税。

              请回答:

              (1)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2分)为什么会处于这种地位?(2分)

               

               

              (2)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和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说明了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4分)

               

               

              (3)英国这一时期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参与克里米亚战争、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共同目的是什么?(2分)

               

               

               

            • 2.

              (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61年)2月19日颁布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共包括一系列文件,……它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农奴的人身解放。从法令颁布时起,农民获得自由处理个人和家庭事务的人身自由权。此后,地主不得再把农民当做牲畜和器物任意买卖和交换。但地主对农民的经济以外的强制并未完全消灭,……

              二、关于份地和农民因使用份地而须负担的义务。农民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的一块份地。同时负担一定的义务。……地主利用这些规定,割去农民份地中最肥沃、收益最大的部分。……授予农民的份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农民只有“永久使用权”,在农民和地主订立赎取份地的契约以前,必须对地主尽一定的义务。

              三、关于赎取份地手续。……在赎地时,农民必须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的75-80%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民在以后的四十九年内每年以“赎地费”形式偿还。……赎地费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

              四、关于改革后农民的管理组织。为了管理改革以后的农民,政府利用旧的村社组织。……

                                                      ——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近代部分》

              材料二:1959年9月21日,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通过《关于废除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的决议》,决定对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一律没收,分配给农奴和奴隶;对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由国家出钱赎买后,分配给农奴和奴隶。

                             ——粱俊艳、张云《中国西藏与欧美主要国家废除农奴制(奴隶制)比较》

              材料三:1961年,西藏各地开始实行普选。昔日的农奴和奴隶破天荒第一次获得当家作主的权利。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成功召开,西藏自治区正式宣告成立。出席大会的301名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数名字代表占80%以上,藏族代表中绝大多数是翻身的农奴和奴隶。                 ——《热地:我亲身经历了西藏历史发展的伟大转折》

              (1)依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比较俄国和中国西藏在废除农奴制之后,农奴政治经济地位变化的异同。(11分)

               

               

               

               

               

              (2)基于材料和上述回答判断这两次改革的性质分别是什么?(4分)

               

               

               

            • 3.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得我国无用之物,而失我国有用之宝,导致奢侈淫逸,失我国有用之货,缺衣食之资,器用之本。
              材料二:夫以战为主者,锁国之策;以和为主者,航海通商之策。以国家大计言之,欲与发展雄图而驭四夷,非航海通商又何之耶?如仍闭关锁国,坐以待之,则势屈力缩,非之又何待耶。
              材料三: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材料四: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应该强搬硬套,吸收外国文明……当取则取,当舍则舍,……才能调合适宜。
              ——以上材料均引自《日本政治史》
              回答:
              (1)对比材料一、二、三指出,材料二比材料一的进步之处、材料三对材料二的继承和发展。(8分)
              (2)材料四是对待外国文明在方法论上的主张是什么?这对日本历史发展有何影响?(4分)
            • 4.
              【题文】阅读材料: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卑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
              材料二 史学家对阿里纷纷各抒己见,有人认为他是“现代埃及的奠基者”,“当之无愧的现代埃及之父”;也有人认为是“一个十足的暴君”。
              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⑴材料一体现了梭伦的什么改革思想?(2分)有哪些政策体现这一思想?(2分)
              (2)材料二中对阿里的评说纷纷各抒己见,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说明理由。(4分)
              (3)材料三中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治维新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2分)
              (4)从梭伦、阿里、大久保利通的身上体现了怎样的精神?(2分)
            • 5.
              【题文】【历史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6年3月30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承认“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些”,沙皇政府成立了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各省先后成立了省贵族委员会,各自探讨改革方案。后来提出代表性的两个方案:一个要求完全废除农奴制;通过赎买方式把土地分给农民;土地由农民本人赎买,封建地租的赎金则应由国家负担。另一个方案规定只将宅因地分给农民,而全部土地的所有权仍归地主。
              材料二 日本派出使团到西欧国家考察。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遍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邮政诸会社、金银铸造所和制铁所,……大久保利通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
              ——[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依据材料回答:   
              (1)为推行改革,俄、日两国各自采取了哪些准备?
              (2)一般认为,俄国改革在建立新的经济文化方面没有突破,日本则建立起全新的经济文化制度。从所给材料看,造成这一改革结果的原因分别如何?
            • 6.
              【题文】19世纪60年代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俄日两国都进行了一场政治运动,试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两国改革的差异;指出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这种差异在20世纪初两国综合国力的较量上带来了什么结果?
            • 7.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61年,一位对农奴制改革法令失望的人说:“皇上已经背叛了人们的希望,他给予人们的自由不是真实的,也不是人们所梦想和所需要的……我们不需要沙皇……我们想要一个实在的人,他理解生活,也理解选择他的人们。”
              材料二: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成群的农民和绅士都站在宫殿前,大声呼喊着‘万岁!万岁!’直到激动的人群追着他的马车跑过去,沙皇都没有露面。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有天生的好脾气,天性淳良;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
              材料三:1978年,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道:“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许多农民的土地都减少了……所有条件中最沉重的莫过于赎取土地的条款……由于这些条款,农民失去了最大部分土地……私有农民通过改革所获得的份地大部分全然不足以糊口。”
              请完成: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人物对待“二一九法令”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三中的“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这一说法?
            • 8.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年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文》)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土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材料三 明治维新也存在不足和局限,主要是明知改革的显著不平衡性、不彻底性。改革涉及物质、体制和精神三个层面,物质层面比较容易通过引进、移植来实现新旧更新,日新月异,成就惊人。在体制方面,实现新旧更替要难一些。……精神层面属于深层次,明治年间这方面的实质性进展很有限。
              ——齐世荣《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请回答:
              (1)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和方式有什么相同点?(2分)
              (2)根据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在内容上的不同之处?(4分)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改革后体制、精神上的局限性的史实。俄国是否有类似的历史情景呢?(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