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有历史学家认为20世纪开始于1914年,结束于1991年。据此判断,其历史分期的依据是

              A.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D.技术革命的影响程度
            • 2. 有历史学家认为20世纪开始于1914年,结束于1991年。据此判断,其历史分期的依据是( )
              A.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D.技术革命的影响程度
            • 3. 材料一:( 1914 年8 月4 日,巴黎)法国士兵,迈着整齐步伐穿过街道,引吭高歌着:这是阿尔萨斯,这是洛林/这是我们的阿尔萨斯/啊,啊,啊,啊!唱到最后一个“啊”字,歌声化成一片胜利的欢呼。

              ——(美)巴巴拉·W·塔奇曼《八月炮火》

              法国士兵路易·迈雷在1916年曾经写下一段内心独白:“他们知道他们为什么战斗吗?……1916年的士兵不是为了阿尔萨斯而战,也不是为了毁灭德国,更不是为了祖国。”

              ——(法)雅克·梅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

              (1) 依据材料一回答,士兵们的战争信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1916年战况简要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新大陆的政治是否与旧世界一样尚不可知。威尔逊的理想征服了欧洲,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1920年3月最后表决中,参议院以53比28的多数否决了参加国联的议案。                                                       

              ——均摘自《国际关系史》

              (2)国联盟约的主要成果有哪些?它的成立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特征?国联在美国的命运说明了美国政治的哪些特征?

              材料三: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任何人都不可能靠抚摸来把老虎驯服成小猫。不能姑息残忍的行为……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能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同纳粹有和平。

              ——1940年12月29日罗斯福的“炉边谈话”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炉边谈话”的依据,此后,美国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一变化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有何影响?

            • 4.

              学者茨威格在《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一文中指出:“ 在凡尔赛达成的和平曾被威尔逊梦想为是整体的和平与持久的和平,其实不然,它是不完全的和平。”以下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

              A.列强继续争夺世界霸权
              B.各国矛盾没有根本上解决
              C.国际联盟维护和平作用有限
              D.美国国会不批准《凡尔赛和约》
            • 5. 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所说的“新秩序”指
              A.维也纳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凡尔赛体系
              D.雅尔塔体系
            • 6.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里孟梭厉声喊着:“法德边界得以莱茵河为界,除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外,德国的萨尔区也归我们!”                               ——百度百科·巴黎和会

              材料二:《凡尔赛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它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中国因巴黎和会对于中日青岛问题无法解决,进而爆发全国反日的五四运动,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但与德国另签订和约。美国因其国会表决多数反对,也未签凡尔赛条约。                                     

                 华盛顿会议 (1921-1922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亦称太平洋会议。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国北洋军阀政府的代表团参加。华盛顿会议实质上是巴黎会议的继续,其主要目的是要解决《凡尔赛和约》未能解决的彼此间关于海军力量对比及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会议最后签订3个条约。

                                                                        ——百度百科

                (1)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指出法国处理德国的基本原则,并分析它这样做的原因。

              (2)据材料二,叙述一战后国际政治中公理与强权的博弈。

            • 7. 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④被排斥的孤独者。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美国,②是德国
              B.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
              C.②是德国,③是英国
              D.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
            • 8. 下列各项符合国际联盟盟约基本规定的是(  )
              ①国联成员国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②国联会员国应实行裁军   
              ③对于发动战争的国家,国联会员国应加以制裁   
              ④对一战战败国的殖民地由国联委托一些国家进行统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9.

              1925年,德国外长施特莱斯曼在给前皇太子的一封信中表示,要“让那些掐着我们脖子的人松松手”。这一说法的提出是基于

              A.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
              B.纳粹上台造成的政治威胁
              C.凡尔赛体系对德的严厉制裁
              D.世界大战即将到来的威胁
            • 10.

              国联的实权被英法所掌握,这表明

              A.美国不希望建立这个组织
              B.美国无意谋求世界霸权
              C.美国的经济实力不及英法
              D.世界格局的中心仍在欧洲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