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性质的是(  )
              ①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②德国承认波兰独立   
              ③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④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2. 1919年初,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威尔逊的原则之所以能征服欧洲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十四点原则”较好地维护了欧洲各国的利益
              B.经历了大战的人们普遍厌战,渴望和平
              C.美国操纵的“国联”在欧洲影响深远
              D.美国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欧洲各国
            • 3. “这不是和平,不过是20年的休战”法国福煦元帅在巴黎和约签字时说。德国代表团长表示“有人要求我们承认是战争的唯一祸首,如果我本人这样承认,那是撒谎。”这直接表明巴黎和会存在着(  )
              A.殖民地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B.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
              C.苏维埃俄国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D.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 4.

              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华盛顿会议上,他们又表示支持中国收回山东的主权。美、英转变态度的原因是

              A.力图遏制日本势力扩张
              B.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C.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
              D.英日同盟已经宣告失败
            • 5. 在电影《我的 1919》中,顾维钧与列强据理力争,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可能遇到的情况 是(  )
              A.德国代表与英法代表会上斗争激烈
              B.苏俄代表强列抗议协约国对它的武装干涉
              C.日本要求占领德国控制的太平洋岛屿
              D.英国力图在欧洲大陆重建霸权
            • 6.

              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对欧洲事务很少开口,因此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日本“沉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没有资格介入欧洲事务
              B.无力与欧洲列强争夺霸权
              C.专注亚洲事务及其权益
              D.日本代表不善外交辞令
            • 7.

              学者茨威格在《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一文中指出:“ 在凡尔赛达成的和平曾被威尔逊梦想为是整体的和平与持久的和平,其实不然,它是不完全的和平。”以下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

              A.列强继续争夺世界霸权
              B.各国矛盾没有根本上解决
              C.国际联盟维护和平作用有限
              D.美国国会不批准《凡尔赛和约》
            • 8.

              距今九十多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入协约国参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
              C.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日本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地区
            • 9. 13、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中国,引发了(   )
              A.新文化运动
              B.国民革命运动
              C.五四运动
              D.维新运动
            •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爆发后,袁世凯政府于 1914年 8月 6日宣布严守中立,然而9月日本便登陆山东与德开战,很快取代德国占领青岛,中国政府屡次要求其撤军均被无视。袁世凯急召在欧洲休假的陆征祥回国,组织全国一流的外交家和国际法学者,包括曹汝霖、顾维钧等,研究怎样解决青岛问题,至袁氏倒台之前,他们召开了数十次研究会议。此外,政府还委派驻外使节与欧美日俄各国首脑及公法家联系,取各方建议和支持。

              ——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 日本意识到,中国势必在战后提出山东问题,遂抓紧进行秘密外交,寻求霸占山东的法理依据。英法希望日本向地中海派遣舰队护航,日本趁机要求英法保证,在将来的媾和会议上,支持日本获得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以及占领南洋德属诸岛;英国提出,日本应以同样精神支持英国对赤道以南德国各岛屿的领土要求,两国一拍即合,达成密约。随后,日本以类似手段,与法、俄、意签订了有关山东问题的密约。

              ——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材料三 关于五国暂管青岛之议,以外交上急遽之变化,未必能见实行,本社昨已报告。兹确闻某方面接到巴黎紧要可靠消息,言意大利之出和会,我国外交大受其恶影响。因意国如不出会,则日本之态度尚不敢过于强硬,亦不敢轻言脱离和会以要挟也。自意大利有此一举,日本乃声言如不彻底其所主张,即将仿照意大利之办法。美总统与英法等对于意国之出会已极感其困难,今见日本态度如此,则和会殆有动摇之虞,山东问题或将因此而生极大之变化。 明知日本利用机会,而三国不能不有所踌躇。至日本最近所藉口者,为四年五月二十五日中日间二十一款及去年九月之中日协定,此种条约如不废除,日本即永远据为外交口实。一方又有可惊之消息,英法因山东问题其先亦与日本订有密约,故英法虽明知日本之野心欲对我国有所尽力,然为条约所束缚,亦甚难于为力。我国代表奔走呼号,请求各国支持正道,亦已力竭声嘶。国内若再无一致之精神以对外,则此次外交之失败殆足以亡国云。

              —— 1919 年5 月1 日天津《大公报》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洋政府对1919年巴黎和会的态度如何?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日本妄图侵占中国山东的因素。

              (3)结合所学指出《大公报》对“山东问题”的报道对当时中国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