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劳动力的发展状况是一定时期社会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厂主不得使用未满15岁之童工和女工从事午后9时至午前5时之工作, 工厂主不得使用童工和女工从事危险工作和妨害卫生工作之职责。每周休息一日,工资照付;做工者付双薪。男女同工同酬。——1926年12月湖北政务会议颁布的《湖北临时工厂条例》

              材料二 1950年至1957年,我国城镇人口从5 756万增加到9 949万,其中,机械增加(由于人口迁入和迁出引发的数量变化)人口为2 545万,占总增长量的60.8%。 1957~1960年间,非农业职工增加2 500万人,其中1 950万来自农村。

              材料三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指出,2007年城镇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人员比例为 75. 7%,相比之于1978年的0.2%大幅提高。股份制经济单位、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私营个体经济就业人员均有大量增加。其间,国务院修订公布了《禁止 使用童工规定》、制定颁发了《工伤保险条例》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劳动保障部 公布了《工伤认定办法》、《最低工资规定》等一系列部门规章。1991年底,全国30 个省(市、自治区)劳动部门共开办职业介绍所9 674所,基本上覆盖了省、地(市)、 县(区),并向乡镇延伸。

              (1)据所学知识,指出促成材料一所述现象出现的相关因素。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并指出其成因。

              (3)材料三反映了1978年以来我国劳动就业有什么特点?这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哪些成就?

               

            • 2.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1:二战结束后,美苏军队以北纬38度线作为分界线进入朝鲜,接受日本投降。随即形成南北对峙的格局,导致朝鲜半岛分裂。

              材料2:1947年11月联大通过181号决议确定巴以分治,阿拉伯国家联盟会员国(埃及、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外约旦、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的总理和外交部长于1947年12月在开罗召开了一次会议,发布了一项声明说:阿拉伯人“决心为反对联合国分裂巴勒斯坦的决议而战,并且,遵照真主的意旨,决战至最后胜利”。

              结合所学请回答:

              (1)指出巴勒斯坦问题与朝鲜半岛问题形成的不同。(6分)

              (2)联合国在朝鲜战争与几次中东战争的作用有什么不同?(4分)

               

            • 3.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世纪60年代美国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提出建立“多边核力量”的计划,该计划规定:此约拥有核武器的美、英、法三国把各自的核军事力量都交给北约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上述计划遭到法国强烈反对而未能实现。法国不顾美国阻挠,建立了不受北约指挥的独立核力量。

              材料二:1958年以法国、西德为首成立了包括西欧6国参加的欧洲共同体组织(简称欧共体)。70年代又有英国等西欧4国加入。扩大后的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美国,经济增长率也超过了美国。欧共体在60年代主要致力于“经济一体化”,统一各国的关税、财政政策,70年代又加紧实行“政治一体化”,定期召开政府首脑会议,表示要使欧洲“用一个声音在世界上说话”。

              材料三:1969年,尼克松任美国总统后声称:同西欧的关系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坚决拒绝了国内一部分人从欧洲撤军的建议,还把越南战争后从亚洲撤出的军队调往欧洲。尼克松还声称:美国继续对西欧施加“支配性影响”,就会“自取失败”;美国应调整同西欧国家的关系,同西欧国家“加强磋商”,“建立新的伙伴关系”。

                                                      以上均摘自《世界近现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美国提出把美英法三国的核军事力量都交给北约统一指挥的目的是什么?并说明理由。(4分)

               

               

              ②结合材料一、二,说明本世纪60、70年代西欧国家同美国关系发生的变化及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③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尼克松政府为什么要加强在西欧的军事力量。(4分)

               

               

               

            • 4.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加重了垄断资本家的商税,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规定也感慨说:“这简直是法西斯。”

                                                                   ——《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总统先生”,一位年轻记者曾经问罗斯福,“你是共产党吗?”“不是”。“你是资本主义者吗?”“不是”。这位记者对于罗斯福拒不承认属于哪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道:“那你的哲学是什么?” “哲学?”有点迷惑不解的总统回答说:“哲学?我是基督教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

                                                                    ——《罗斯福正传》

              请回答:

              ①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罗斯福“太迁就工人”的实例,并指出其目的。(4分)

               

               

              ②材料一中对新政的评价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为什么?(2分)

               

              ③材料二中记者问罗斯福是否是共产党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判断有什么错误?(4分)

               

               

              ④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回答中的矛盾之处(2分)

               

               

            • 5.

              (17分)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分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但国际联盟就普遍性、广泛性来说,远不能与联合国相比。阅读材料:

              材料一  建立一个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参加的联盟(国联),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起合作来维持和平,这是威尔逊总统梦寐以求的事……联盟,从来就没有取得它的创始人所期望达到的出色成就……在所有重大危机中,人们要么是不听国联的话,要么就是根本不理它。

                                                                        ——伯思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联合国成立以来头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军  方面却一事元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  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  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  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的祸殃。

              ——伯思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漫画:联合国秘书长交接

              回答问题:

              (1)两大国际组织的建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什么共同追求?两大国际组织建立的基础有何不同?(6分)

               

               

               

              (2)从成员国构成的角度,说明联合国为何更具“普遍性、广泛性”。(4分)

               

               

              (3)结合材料二和三,如何评价了联合国的作用? 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3分)

               

               

              (4)从材料一、二和三中看,国联和联合国存在哪一相同的问题?分析其主要症结。(4分)

               

               

               

            • 6.

              二战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到多极化的演变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天希腊的生存,受到数以千计共产党党徒领导的武装人员的恐怖活动威胁。  他们在很多地点,特别是沿着希腊国境,反抗政府的命令……希腊如果要成为一个独立自尊的民主国家,必须要有支援。而美国必须给予这种支援。……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1947年杜鲁门致美国国会的咨文

              (1)材料一中美国的“支援”和“支持”意味着什么?(2分)这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  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讲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马歇尔计划是一项纯粹的经济援助计划吗?为什么?(5分)

              材料三  针对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一事,有人画了以下两幅漫画:

              (3)以上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请简要分析出现以上两种现象的原因。(2分)

               

            • 7.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之一。这场战争由于以美国为首的10多个国家的军事干预而演变成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国际战争。美国、中国以及苏联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名义,其目标是遏制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为了支援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保卫祖国的安全,中国政府和人民派出志愿军进入朝鲜,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最终赢得了朝鲜战争的伟大胜利。

              ——摘自《朝鲜战争》

              材料二  在此次伊拉克问题上,美与俄、法、德、中、印等大国的主张大相径庭,导致联合国、北约和欧盟内部出现裂痕的焦点已经由是否对伊动武这一具体问题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即,是维护现行的国际体系、基本准则,还是接受美国强权政治、单边主义。

              ——摘自《伊拉克战争》

               (1)依据材料一,概括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6分)

               

              (2)从朝鲜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反映了西欧国家和美国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9分)

               

            • 8.

              (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约包括序言和3条正文。主要内容是:缔约各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废弃以战争作为在其相互关系事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或冲突 ,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解决;任何签字国如用战争手段谋求利益,即不得享受公约给予的益处。

              ——《非战公约》

              材料二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中提出:“对于战犯,包括虐待俘虏者在内,将处以法律之严厉制裁”。在不久通过的波茨坦议定书中,则进一步明确对战犯“迅速付诸正义之审判”……1946年1月19日,麦克阿瑟公布了东京审判中判断战犯罪责的三项基本原则:第一,国际法规定的“通行的战争犯罪”;第二,计划、准备、发动或实施侵略战争,或违犯国际条约、协定或诺言之战争,或参与为实现上述任何战争之一种的共同计划或同谋的“反和平罪”;第三,在战前,战中针对任何平民的屠杀、灭绝、奴役,强制迁移以及其它的非人道行为的“反人道罪”。

              ——摘自《东京审羊与“东京审判史观”》

              (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东京审判的法律依据和主要原则。(6分)

               

              (2)依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非战公约》相比东京审判战争法基本原则有何发展?分析东京审判的历史意义?(9分)

               

               

            • 9.

              大国协调机制是指大国间通过会议来决策,按照协商一致、责任与干预等共同规则,来应对国际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冲突与危机的一种国际关系机制。其中,首脑会议是大国协调的一种重要决策程序。

              阅读下列资料:

              材料一 :  1919年的巴黎是世界的首都。举世瞩目的巴黎和会正在这里召开,和谈者都是举足轻重的国际要人,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以及法国总理克雷蒙梭成了和会的“三巨头”。在这里各国政要互做交易、制订条约,创建新国家和组织,甚至一起吃饭,一起去剧院看戏,他们一起上演了近代世界发展的悲喜剧。

              ——玛格丽特·麦克米兰·《大国的博弈:改变世界的180天》

              材料二 : 1945年2月4日至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他们的外长、参谋长和顾问的陪同下,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和雅尔塔举行了八天会谈,史称克里米亚会议或雅尔塔会议。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继德黑兰会议之后的第二次三大国首脑会议,是协调战争末期盟国作战计划和安排战后世界事务的重要会议。

              ——侯成德·《苏美英首脑雅尔塔会议》

              材料三 : 八国集团 (G8), 由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组成。八国集团成员国人口约8.8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4%,八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65%,2008年达到33.9万亿美元。

              1975年11月,法国、美国、德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六国领导人在巴黎郊外的朗布依埃召开最高级经济会议,会议确立了年度首脑会晤机制,接受了浮动汇率,提出当前“最紧急的任务是保证经济恢复和解决失业”。加拿大在次年加入了这一机制,七国集团由此形成。

              七国集团成立之初,首脑会议主要围绕经济发展的主旨进行讨论。

              材料四:随着国际形势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首脑会议也将重大的政治问题列入议程。21世纪以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的议题已拓展到经济、政治、安全等领域,包括气候变化、信息技术、文化冲突、粮食安全、能源等前沿问题也都成为会议议题。近年来,八国集团开始日益重视同中国发展关系,积极邀请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参与对话,以加强相互间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沟通和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诸多挑战。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并行的全球治理机制。

              ——新华网·《八国集团及其首脑会议》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相同之处?(6分)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会议对战后形势的积极意义。(6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1975年六国首脑会议为何提出当前“最紧急的任务是保证经济恢复和解决失业”?(4分)

               

              (3)依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八国首脑会议出现了哪些变化?(8分)

               

              (4)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80年代以来变化的原因?(8分)

               

               

            • 10.

              材料一:阅读以下图片,回答问题:

               

              (1)请将汉朝和唐朝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地方用字母标注在图片二中(A代表汉朝,B代表唐朝)。并举一例汉代和唐代与欧洲文明之间友好关系的事件。(4分)

               

              材料二:华夏文明在16世纪以后经历了特殊的发展变化过程。一方面,人类文明史上这棵“最长寿的”文明“老树”,在连续、未间断地发展了五千年后仍然绽出新枝,并继续同世界其他文明,特别是欧洲文明进行着频繁的交往,表现出一个强势文明特有的生命力。另一方面,18世纪末叶以后,这个古老文明日益感受到从西方基督教文明中崛起的现代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的压力。这种压力以资本主义特有的手段,初则以商业的渗透,继则以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武力,迫使中华文明不得不经常地在“生存或灭亡”之间彷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2)材料四所说“频繁交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2分)结合近代前期(1840年——1919年)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简要说明中国是如何应对“咄咄逼人”的西方工业文明的?(6分)

               

              材料三: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纷纷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态度,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10月1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提高石油价格,第二天,中东阿拉伯产油国决定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  发达国家实行石油禁用。……两个月后,到1973年底,石油价格……提升3~4倍。

              第四次中东战争于1973年10月26日全都结束了……埃及总统萨达特在1977年11月,做出了史无前例的举动——前往以色列访问,成为了第一个访问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领导人(这同时也等于承认了以色列的存在)。

              (3)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国家的油战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在强调文明多元化和民族化的今天,你认为不同文明之间应如何相处?(4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