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原奥匈帝国获得领土的新成立的国家是(   )
              A.捷克斯洛伐克
              B.罗马尼亚
              C.波兰
              D.保加利亚
            • 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失败的原因不包括

              A.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
              B.美国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实力
              C.长期战争导致国家经济崩溃
              D.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
            • 3.

              “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摘自1882年5月20日签订的《同盟条约》)这里所说的“其他两缔约国”是指

              A.德国和奥匈帝国
              B.德国和俄国
              C.英国和奥匈帝国
              D.英国和俄国
            • 4.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列强以自身利益作为其外交政策出发点
              B.意大利不守信用,背信弃义
              C.同盟国内部矛盾不断激化
              D.协约国方面具有一定的正义性
            • 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过去的这次大战的历史表明,现代战争必须在三个战线展开:军事战线、经济战线、宣传战线。经济封锁遏制敌人,宣传迷惑敌人,军事力量给予敌人最后一击。正如美国军事情报局对宣传作用的描述:宣传可以攻击整个军队的根基,造成其脱离军队的危险,并阻止增援、补给品、弹药、装备、食品和慰问品的流动,最重要的是,削弱在艰苦与残酷的战争中支撑着远离家乡的军队的精神支柱。“人们怎么想军队就怎么打”,这是英国将军阿普林的名言。或许可以进一步扩展为“军队怎么想就怎么打”。在已过去的大战的那些著名的胜利中,宣传都发挥了重要的并且可能是决定性的作用。在1917年卡波雷托痛击意大利人之前的那场足智多谋的宣传攻势中,意大利人的意志被击垮了,他们的战线也就随之破裂并崩溃了。

              —摘自哈罗德·D·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作者关注宣传用于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宣传技巧在世界大战中的作用。

            • 6.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倒戈,加入了协约国一方对德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   )
              A.列强处理对外关系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
              B.意大利不守信用
              C.同盟国集团内部矛盾不断激化
              D.协约国方面所进攻的战争是正义的
            • 7. 第一次世界大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国的参战
              B.日本的参战
              C.美、中等国的参战
              D.巴西的参战
            • 8. 法国贝当将军在回忆一场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战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他所描述的战役是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 9. 中国北洋军阀政府宣布对同盟国作战是在
              A.1914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 10. 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
              A.沙皇专制政府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
              D.沙皇素丹政府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