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德黑兰会议期间的一天早晨,在例会开始前,丘吉尔说:“今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我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通过这段对话,从中可以看出
              A.苏联实力最强
              B.大国争霸之图显现
              C.美苏矛盾是主要的矛盾
              D.罗斯福野心最大
            • 2. 材料  以下条款摘自1945年7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领袖对日本发表的《波茨坦公告》:
              (六)欺骗及错误领导日本人民使其妄欲征服世界者之威权及势力,必须永久剔除。盖吾人坚持非将负责之穷兵黩武主义驱出世界,则和平安全及正义之新秩序势不可能。
              (八)开罗宣言之条件(日本必须把侵占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波茨坦公告》得以发表的历史条件。
              (2)近期有学者指出:“《波茨坦公告》是解决当前中日争端的合法依据。”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 3.
              (1)(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

              时间

              农业实产量

              实征农业税

              农业税占实产量%

              合计

              正税

              附加

              合计

              正税

              经济恢复时期

              3806.5

              494.54

              443.88

              50.66

              13.00

              11.70

              “一五”时期

              8017.8

              933.21

              847.45

              85.76

              11.60

              10.60

              “二五”时期

              6983.2

              833.32

              745.66

              87.66

              11.90

              10.70

              1963—1965年

              5004.5

              374.02

              333.42

              40.60

              7.5

              6.70

              材料二  2006年,中国政府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税占比例较高的原因。(9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中国政府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6分)

              (2)(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一个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单地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以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蹙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要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去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

              (1)根据材料,概括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发表《民族主义》演讲的目的。(7分)

              (3)(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8年10月24日,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亲自护送进舱的数百名孤儿难童趴在栏杆上放声高歌,摇着小手向卢作孚告别,观者无不为之动容,宜昌大撤退拉开大幕。到12月底,历时40多天的大撤退基本结束。当日军攻陷宜昌时,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日本军界完全没有估计到宜昌撤退能奇迹般的完成.从宜昌抢退出的单位,既有金陵兵工厂这样的大型军工企业,也有大成纺织厂等民用企业,还有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珍贵文物等;大撤退的同时民生公司又为前线将士源源不断地提供武器和给养,为抗战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
              宜昌大撤退被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然而,其英勇悲壮更甚于后来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史学家指出,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依靠一个国家的力量,由一个军事部门指挥完成的:宜昌大撤退是由中国的一家民营企业为主要力量创造的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1939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卢作孚一等景星勋章和胜利勋章。1980年,党中央《关于卢作孚先生的结论》里这样写道:“他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与敦刻尔克大撤退相比,宜昌大撤退有何特点?(9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历史意义?(6分)

              (4)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温斯顿·丘吉尔,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作家、记者、历史学家。

              丘吉尔称二战为“非必然的战争”。1940年5月国王召见丘吉尔令其组阁,上任后丘吉尔首先访问法国,他惊讶地得知法国即将投降,但是他向法国领导人表明,即使法国被打败了,英国仍将继续战斗。丘吉尔下令撤出在法的英军,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开始。1945年5月7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战争结束后,战时内阁也必须解散。原本信心满满、认为凭借丘吉尔在战争中的功劳定能顺利当选的保守党,却在大选中惨败,工党领袖克莱门特·艾德礼凭借进行社会改革、实现全民就业、建立福利国家的竞选纲领当选首相。带领英国人民走向胜利的丘吉尔却被抛弃了,他后来引用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话说:“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丘吉尔正式卸下了首相职务。

              1965年1月,丘吉尔逝世,终年90岁。随着大英帝国光辉日趋暗淡,他的逝世似乎象征着一个骄傲的世纪的结束。

              (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丘吉尔为什么称二战为“非必然的战争”。(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丘吉尔1940年上台组阁和1945年竞选失败的原因。(9分)

            • 4.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列宁格勒是伟大的十月革命的摇篮,是苏联的第二大城市,重要的海港和铁路河运枢纽,也是苏联波罗的海舰队的重要基地。希特勒对德军将领们说:“彼得堡自然应该先占领,而且要毁灭它,占领和毁灭这个城市,不仅可以取得巨大的战略利益,让德国严严盯死彼得大帝打开的‘欧洲之窗’,把波罗的海变成德国的内海,而且通过占领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摇篮,还能瓦解敌人的反抗志,摧毁他们的士气。”战争开始时希特勒妄图占领城市,但未能得逞,而后进行了长达900天的围困作战。

              材料二  美国军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料片中评价列宁格勒战役说:“一个将军可以赢得一次战役的胜利,但是,只有人民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英国的《旗帜晚报》也称颂道:“列宁格勒的抵抗乃是人类在经受不可思议的考验中取得辉煌胜利的一个榜样。在世界历史上也许再也不能找到某种类似列宁格勒的抵杭。”这次战役牵制了德军重兵和芬兰的几乎全部军队。战役结束后,苏军的大量兵力腾出来转用于其他战略方向。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希特勒妄图占领并围困列宁格勒的目的。( 9 分)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列宁格勒保卫战的影响。( 6 分) 

            • 5. (12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后……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在战火中被迫大规模西迁,这一举动被称为中国工业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这次内迁的工矿企业,基本上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骨干企业,它们带去了大批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力量,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并带动了整个后方工矿业的发展,奠定了后方近代工业的基础,使大后方第一次建立了带有独立性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刘国武《抗战时期内迁民族工业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抗日战争中,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显示出来的重要军事价值,促成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改善和提高。抗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可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分)

              (2)列举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逐步实现“三级跳”的基本史实。并从战后世界新的经济秩序形成的角度,说明中国是怎样“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的。(8分)

            • 6.

              1945年,麦克阿瑟向全世界发表广播说:“今天炮口沉默……全世界一片安宁和平,神圣的任务已经完成。”这一“神圣的任务”指的是

              A.占领日本
              B.结束法西斯的战争和侵略
              C.为珍珠港时间复仇
              D.恢复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 7.

              材料一:1945年11月21日至1946年10月1日间,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对欧洲轴心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领袖进行了数十次军事审判。在这场审判中的被告共计22名,均为纳粹德国的军政首领。

                 材料二:1946年5月3日,在麦克阿瑟的主持下,一场由十一个国家法官组成的审判团开始对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日本国内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28名战犯进行了审判。到1948年11月宣判终结,共历时近两年零七个月。

                 材料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正义战争,它给全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也是最为珍贵。                               ——江泽民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指的是哪一次审判?

              (2)根据材料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

            • 8.

              反思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诸多因素,国际社会应该吸取的教训有

              ①正义与和平的力量要加强国际合作 ②关注地区冲突,共同化解矛盾 ③及时对冲突双方进行经济制裁 ④努力创造条件,满足双方的各项要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③④
            • 9.

              斯大林曾说:“二战只有一个胜利者,那就是‘魔鬼’”。这句话的含义是

              A.非正义的一方将会赢得战争的胜利
              B.战争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一场浩劫
              C.正义的一方必将赢得战争的胜利
              D.只有美国成为战争真正的胜利者
            • 10. 从1895年至1945年,这50年间中华民族逐渐洗雪民族的耻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甲午战争之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试图通过效仿西方政治制度的改革,挽救衰亡的清王朝,可惜的是清王朝自己断送了这种尝试。在此之后,清王朝的命运就不可避免了,在一场与西方的军事冲突后,清廷彻底地沦为西方列强的傀儡。而一直接受西方思想洗礼的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派也在这时敲响了清王朝灭亡的丧钟。

              ——刘德斌,杨军《碰撞融合 中国与西方的交流》

              材料二   中华民族的持久抗战,挫败和打乱了日本帝国主义“北进”和“南进”的战略计划,有力地支援了苏联的卫国战争和美英在太平洋地区的作战。……中国的抗日战场开辟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牵制和消灭日军人数最多。日军在中国战场被歼150万人,占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70%。……中国远征军的入缅作战,谱写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辉煌篇章。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属于哪一派别,他们认为应怎样挽救民族危机?“一场与西方的军事冲突”具体指的是哪一事件?概述这一事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0/40

            进入组卷